傅雷家书读后感【必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书读后感1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关爱着我们,教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读完《傅雷家书》,我莫名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1917年,父亲爬上站台给他买橘子吃,显出了努力和苍老的样子。《背影》中的父爱是含蓄的,不善于表达的,而《傅雷家书》的父爱是明显的',直接的。傅雷是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博学睿智,对古今中外的文学有着很透彻的研究。在他的培养下,傅聪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让他懂得了怎样为人处世,如何理财,如何处理感情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傅雷对人生的认真和对子女的关爱。他写的每一封家书都十分认真,无论长短,从未草草了事。信中除了写生活琐事,还有着对艺术与人生的谈论,这对于每一个读者都是很重要的教诲,让我们从中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的父亲很普通,他不是傅雷那样的名人,对我的爱却不会少一分。他不会用言语表达对我的爱,他的实际行动总会让我感到父爱如山,父爱是深沉的;他不会在意我的成绩,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开心就好,他会容忍我的小情绪,从来不会打骂我。
《傅雷家书》让我懂得,父爱和母爱一样,它是沉默无言的,它如同山间的潺潺清泉,是纯真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2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感动于文字间的深情,又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杀感到难过。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作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一部饱含亲情的家书,他更是家长与孩子共处的经典范例。
相信看过此书的人们都会发现,这是一本“神奇”的书!音乐方面,我们可以从贝多芬、肖邦的名字中了解各种各样的世界名曲;语言方面,我们又因傅雷是位学贯中西的作家而得福,可以学到不少中西方文化甚至英文单词……
当然,重点不止以上这些,最重要的是,傅雷作为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傅聪的感情与态度,与常人大有不同。
傅雷是一位沉着、理性又富有智慧的人,在平日里,他永远以朋友的身份与傅聪进行着书信往来,谈人生,谈艺术,谈古今,谈哲理……他那富有智慧的大脑常常令我在读书时击节称赏,忘我地大叫一声:“哇!怎么这样有远见?”当他听说儿子每天在异国他乡独自练琴八小时,他便告诫傅聪要把心态放平,放松下来才会有更好的收获;当他听说儿子将面临考试,他便劝说他不要再没命地练琴,保持身体健康才能超常发挥;当他一天天写着信,却收不到傅聪的回信时,他便立刻心急如焚……
在某一封家书中,傅雷终于收到了傅聪的回信,他说:“多少天的'不安,好几夜三四点醒来睡不着觉,到今天才告一段落。你的第八封信与第七封信相隔整整一个月零三天。”由此可见,精确数字的背后,是傅雷的认真,严谨的性格体现,更是一位父亲望穿秋水般的思念与牵挂。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傅聪一定很感谢他那如师似友的父亲吧!我想。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不仅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独到的教育方式,让傅聪在求学之路上顺风顺水。
傅雷在五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的信中提到:“一个又一个的筋头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我之上。”傅雷认为傅聪应该直面困难与挫折,才会有所成就,只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才会明白痛苦的真意,这是傅雷自己通过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
“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傅雷在看见儿子的成就过后,没有盲目欣喜,而是勉励傅聪,让傅聪懂得了成功不是随便捡来的,要学会谦虚,不断上进,傅雷用朋友的语气勉励傅聪,教育方式实属高明。
傅雷十分重视傅聪的学习,曾在信中提到:“别怕我责备!”傅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傅聪,想要上进,就要学会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勇气接受他人的批评。傅雷的教育思想不仅在于如何成功,更注重着如何进步。
傅雷教育的独到,更体现在他教导儿子傅聪分配时间上。傅雷告诉傅聪,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包括假期,甚至不惜让傅聪放弃每年回国一次看望家人的机会,继续在学校研学,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十分无私的。
傅雷身为出色的父亲,他的教子之道是严苛的,是公正的,是无私的,是令人敬佩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家书》是一本著名的教子作品封短短的家书中,体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深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生活,如何对待生活。傅雷利用自己的经教儿子谦虚、严谨、礼仪得体;遇到困难不气馁,获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和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优秀的艺术家。傅雷对傅聪的性格
、道德教育非常严格。傅聪长大后出国留学,但傅雷责怪自己太严厉了。
《傅雷家书》中有很多细节让我感动,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傅雷在儿子傅聪抑郁时的鼓励: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跌宕起伏。只有平庸的人,生活才像死水。人们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起起落落,困难真的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光滑,但如果遇到一点挫折,会越来越沮丧,所以面对挫折,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它。
在这本书中,我父亲一直在一步一步地教他的儿子。他父亲的话读得很好,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对儿子的痛苦和深情。我不仅能感受到傅雷对儿子的深爱,还能学到很多生活的真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6
翻开了《傅窗家书》就好像翻开了过去的一段旧时光。傅雷不仅仅是傅聪的父亲,他更是傅聪人生道路上陪伴着的朋友及教诲他的老师。傅雷对孩子虽然要求苛刻,但点点滴滴都体现出对儿子的生活、艺术上有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沉的父爱也融进了字里行间,使一代又一代的中毕儿女受益匪浅。
傅雷教育孩子,做一个艺术家,不是为了得到粉丝的追捧与钱,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涵,提高他人的思想境界。傅雷在信中建议傅聪减少音乐会,多亲近自然,将陶冶的境界实施在自己身上,让身体与灵魂都解放开,而不是拘谨于经济人与观众的支配下。在大自然的受益下融进音乐才能将艺术开年,使音乐更加动听优雅。
在感情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警诚孩子,慎重感情,少用感情做事,多把心思放在学问上。并告诫孩子“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要慢慢地点醒她,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这如此高尚的一位父亲,处理感情不仅考虑孩子,也顾及到对方。傅聪接受了他的最育,才能够学业与家庭双丰收。
合住了《傅雷家书》,脑海中的画面同电脑一幕幕播放,傅雷对傅聪的教诲也深深印在我心中:先做人,后做事。这便是傅一直坚持的数子之道。
傅雷家书读后感7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论是在战乱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里,家书都是无比珍贵的。在薄薄的信封里,装着的不仅是一行行充满亲情的字,更承载了难以丈量的爱。
在信中,傅雷与傅聪谈人生,谈艺术,谈生活中的琐事,谈傅聪的终身大事……他向傅聪毫无保留地讲述他的经验,他的建议,傅雷对孩子的关爱展现在每一个字里行间中。
“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中的三个孩子,一声比一声强烈,一声比一声思念。
傅雷一直在向自己的孩子灌输一个艺术家该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要做一个人格高尚,追求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中每一句自然流露的语言都给今天的我们极大的启发,不仅仅是至于我们,而也有对家庭教育的渗透。现在家庭也许最缺少的就是父母真正的关爱,父母每天的“工作忙,为了你好”,使孩子丧失了多少被爱的感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其实想要的就是父母的关爱而已。
一个好的家庭熏陶出来的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感谢《傅雷家书》,让我了解傅雷一家爱的故事。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家书,一笔一画寄托著对家人的牵挂。在古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一封家书“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近代,傅雷一家如何表达思念?
傅雷给儿子的家书中饱含著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期望,满含著对艺术、人生的思考、对立身处世的叮嘱。小到对音乐的见解,大到国家大事,字里行间,满含著爱。
回望宋代,陆游年迈时“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满纸空。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自叹徒劳,却又“寄语红桥桥下水”,不甘浮于心间,借水怀人。
回望明代,袁凯百无聊赖时收到家书,却“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只有家人的期盼。
回望近代,傅雷在一封封家书中告诫儿子,当儿子取得成就时又丝毫不吝啬他的赞扬——“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信中,傅雷对儿子也极为严格,将错误严肃地提出来,严厉地要求儿子一一改正,但是,这无不表达著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期盼和爱,即使相隔千里,儿子的身边总有一个谆谆教诲的`父亲,教他立身处世。信中同时暗含著苦,令人唏嘘——父母不能陪伴儿子的苦、傅雷夫妇不能见到孙子的苦、傅聪未能尽孝的苦……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汇成一封封书信,将自己的思念寄给远方的亲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却不能洗刷内心的思绪。即使异地相隔,也不能阻断亲人那熟悉的字迹,那倍感亲切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
这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
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中对朋友的爱惜尊重,在政治上对国家发展的关心,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这自然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父母,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完善的人际关联、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礼貌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一般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每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更不用说傅雷的家书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庭成员和亲属之间的信件。文字出现后,家书出现了,可以说历史悠久。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持家庭纽带的纽带之一。
在表达深厚亲情的字里行间,一封封信反映了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良好的行为道德和道德传统、拳击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的家书为例,傅雷写的近百封家书的`总体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报效祖国。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诠释。
傅雷的家书向我们展示了过去的历史,打开了一扇窗户,为我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因为它的存在,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才得到了清晰的解释。这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行动的标准。
傅雷的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外,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虽然他们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真相让人们站起来,但他们一切都为我着想,无论他们做什么,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计划。傅雷的书中有很多生活原则,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的日常教导不是立身行事的标准吗?我的父母没有傅雷那么讲道理,但他们总是对我好。
读完《傅雷家书》后,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大道理,也感受到了家庭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读了《傅雷家书》,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家书抵万金”,它给世人的启发又岂止是万斤能够衡量的!
在那么多封家书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对孩子苦心孤诣的教导,看到了傅雷先生那颗拳拳的爱子之心,还看到了傅雷先生在艺术,音乐方面的造诣很深。几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而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没有节制的训练,而是讲究技巧,从事物中领悟情感,才能不做它们的`奴隶,用心书写自己的创作。在家书中,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还不时寄给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及艺术方面的画,书籍。在傅雷先生教导孩子中,还有是怎样叫孩子面对压力,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能看出傅雷先生望子成龙的心更多在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所遇的困阻,同时细心的给出自己以往的经验,拳拳爱子之心,更是溢于言表。
傅雷先生不仅爱子爱家,还很爱国。读完《傅雷家书》,我感动于傅雷先生的言传身教,更感动于他祖国及人类世界的高度热爱和负责。但当傅聪风尘仆仆的回国时,迎接他的不是双亲欣喜的笑颜,而是两盒残忍的寒灰。心中又是何等的苦痛。
但傅雷先生对孩子的谆谆教诲,真诚交流,每一次都另人感动。即使他已不在,可是他的精神却会伴随着我们,让我们拥有新的勇气和信心来面对更加美好的明天。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假期里,读完了《傅雷家书》,令我受益匪浅。从傅雷的出发点来看,他当初写信给儿子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些家信会被后人出版,且能被亿万人争相传阅,成为瑰丽。
作为父亲,他的每篇书信都写得那么专注,倾出所有的备至关怀,没有过于矫揉造作的词语,也没有耐心尽失的敷衍,有的只是深沉的父爱,睿智的观点,广博的学识以及勤勉做人的决心。
从傅雷先生简简单单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一位家长,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及责任感,当然在他朴实的信中,这些并没有具体的表述,是需要靠自己去总结,去挖掘的,这些深深隐藏着的精髓,也成为了我许多财富中的一笔。
天下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特性,那就是爱孩子!受我父母的影响,我时时抱着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信念,抱着微笑与感谢的心态,积极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战,给自己定一个台阶,让自己在爬楼梯的状态下不断地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我都会感受到无比的.满足,因为我在前进。
在《傅雷家书》的激励下,我会前进的更加从容,它可以当之无愧的说是中国文学中和教育中的经典之作,而畅读这经典之作,更已成为提高修养,享受觉悟、顿悟、彻悟的一种必然的介质。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读完《傅雷家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本充满亲子爱的书,感受到了家庭的伟大和温暖~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他的妻子给远在其他国家的孩子们的信。每一封信都充满了深深的爱。我从父子之间谈论崇高的抱负、艺术和生活中受益匪浅。谈论母子之间的琐事,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深思念。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不像傅雷夫妇,也许他们很少和我们推理,但我们只要知道他们对我们的爱,更不用说很多真相我们去看这些著名的信,也可以学到很多,也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傅雷的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叹这种伟大的爱。父子之间没有隔阂,仿佛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作为一个忙于工作的父亲,每一封信还是那么专注,一点也不敷衍,更多的是深深的父爱和广博的知识。从艺术中的精神世界到物质需求,在书信中谈人生,共同欣赏人类的智慧。从一封信中,我也提高了我的艺术视野,谈论外国著名的'音乐,谈论音乐家,让我也了解音乐文化的美,更深入地了解知识。
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先生病得很重,仍然坚持给儿子写信,害怕儿子担心,但也给儿子一个坚强的支持!这是父亲对儿子最真诚的爱!
一封信表达了父子之间的爱。虽然家书沉默,但却充满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自己儿子傅聪的家信,写信时间从1954年到1966年。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是按年份将全书分成了13个章节,每章后面都有音乐笔记。
这本书不仅仅是普通的家书,里面有很多因材施教的例子、教育思想等。在信里有一段话:“长篇累牍给你写信,不会空唠唠,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一个讨论的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特别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对手。让我做父亲的得到一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还有其实是你的理想。”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同孩子的同伴关系。我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家长也能成为朋友。很多家长都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希望我们家长能理解傅雷这种和儿子成为好朋友的感情。
在这本书中,傅雷对孩子的支持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他对孩子的支持真的很深,孩子想干什么他都是全力支持。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爱子之情本就是人世间的常理,但是,傅雷对子女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傅雷巧妙的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做教材来教育儿子而不是只讲什么空话,告诉他越挫越勇,要学会坚强。正如傅雷家书中所说的`:“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的同情心。”还有“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消蚀。”
傅雷告诉儿子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可见傅雷的细心,而且,会帮忙为儿子去想解决方案。
在《傅雷家书》当中,有句话扣人心弦:“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想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的像明镜一般,怎会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这即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也是他自己一生的总结。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03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8-20
傅雷家书高中读书笔记03-0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必备)07-0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15篇02-2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01-2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01-2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11-2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篇)12-2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15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