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文网>作文>读后感>《草船借箭》读后感

《草船借箭》读后感

时间:2024-06-30 10:05: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草船借箭》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船借箭》读后感

《草船借箭》读后感1

  《草船借箭》是三国时期发生在东吴的一个故事。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大名鼎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小肚鸡肠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诸葛亮赴约了。周瑜问诸葛亮在手上交战应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就说用弓箭最好。于是周瑜问诸葛亮能不能在十天内造出10万支箭。诸葛亮想了想就说只要三天就可以造好。周瑜心中非常欣喜,还让他立了军令状。于是诸葛亮大笔一挥,写了一份军令状。周瑜开心极了,忍不住的.哈哈大笑,心想:诸葛亮命不久矣!还让人拿上好的酒菜给诸葛亮。诸葛亮回到他的寝室后,鲁肃来了。诸葛亮跟他说要帮一帮他,让鲁肃准备二十条船,用青布幔子扎紧,四周绑上稻草人,每条船上30位士兵,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照办了。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叫上鲁肃到一艘船上。鲁肃见诸葛亮让船开往曹营,非常害怕。诸葛亮“借”完箭后,让船上的士兵高喊“谢谢曹丞相赠箭”,曹操非常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这个故事让我的感触很深,因为我懂得了遇事要动脑。

  遇事多动脑,其实真的一点也不会难。例如遇到一道数学难题,多计算、验算、思考就好了。

  通过阅读《草船借箭》,我知道了凡事都要动脑,才能解决问题。

《草船借箭》读后感2

  诸葛亮,想必大家都十分了解,他是刘备的军师,十分的聪明。

  在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一直想除掉他。

  于是找出借口,让诸葛亮造十万支箭,让他立下军令状。

  结果诸葛亮识破了周瑜、鲁肃、曹操的心与性格,并利用鲁肃与曹操和大雾与江水成功的从曹操那借到了十万多支箭,让周瑜佩服的.五体投地,使自己避免了一死。

  在这个故事里,诸葛亮就是因为自己神机妙算、安排周到,心思缜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识人心,而且还心胸广阔,顾全大局,为了不让孙刘联盟土崩瓦解,勇敢地接受了周瑜的任务。

  在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像诸葛亮那样顾全大局,要多读书学各种知识,还要多了解身边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3

  本模块,大家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源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章节目录。看了这本书后,我既钦佩诸葛亮的聪慧才干,又知道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人。

  原文中重要讲了刘禅嫉妒三国诸葛亮的`才能,要求三国诸葛亮在十天内建成十万支箭。但是诸葛亮并沒有造箭,只是借箭。当诸葛亮向曹操借箭回家后,周瑜自叹不如。

  诸葛亮是个聪明机智、神机妙算的人,他的计不只是靠他的聪明智慧。诸葛亮也要知天文学,才可以预测分析三天后会出现大雾;晓自然地理才可以使船迅速回营;识人心才可以了解鲁肃是个忠厚诚信的人,假如鲁肃把诸葛亮的计划告知给周瑜,那麼他的计划就会被毁坏。他还掌握三国曹操是个敏感多疑的人,才使出了火烧赤壁这一计。往往他的计可以取得成功,是由于诸葛亮可以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可以得到今日的成效。而周瑜却小肚鸡肠,还嫉妒他人比自身聪慧。

  因此 ,我们要像诸葛亮那般刻苦学习,用聪慧来证实自身。

《草船借箭》读后感4

  新的学期如约而至,我们的语文课就像一个丰富多彩的百花园。这不,我们又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我被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打动了。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鲁肃不信,周瑜不信,你不信,我也不信。但是,诸葛亮做到了。让我们来看看这来龙去脉吧!

  文章讲到周瑜妒忌诸葛亮,就给他出难题,要他三天造十万支箭。本以为诸葛亮必定不造不成,可是诸葛亮却提前准备了二十条船,盖上青布幔子,插上草把子,趁有雾的时候去曹操的水寨“借”箭。把周瑜对他的态度从妒忌变成了佩服。

  诸葛亮这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他懂人心,曹操的谨慎多疑、鲁肃的老实守信,他都心知肚明,而且善于用人;他知天象,大雾迷漫时去曹军水寨受箭;他晓地理,“借”箭后他趁着“船轻水急”逃之夭夭。

  读着三国故事,看着聪明机智的'诸葛亮,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这让我突然想到我之前没做好充分准备的一件事:记得那天,老师让我们小组讨论,我觉得不用怎么参与,就随意听了听别人讲的。可是,讨论过后,老师恰好叫到了我,我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一句囫囵话……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充分准备好,也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起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得用心观察,遇事多思考,做到举一反三,我们才能在稳中获胜,取得成功。

《草船借箭》读后感5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也是我们熟知的,我们都学过《草船借箭》里面都显示出他是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精通天文地理,有胆量和计谋。这些都在草船借箭里一一都表现出来。

  东汉末年,周瑜阵下的'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又比自己能干,所以一有机会就想置他于死地。在一次与曹军水上交战时,就让诸葛亮在三天时间里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早已看出了他别有用心,所以在此之前已经想好了他的计划,诸葛亮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在第三天会有大雾,会刮什么样的风,就这样在第三天取回了十万支箭。这些都是都足以证明了诸葛亮的聪明和才智。

  我们要学习诸葛亮遇事要冷静,要深思熟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他的虚心和心胸宽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将来也好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使祖国更加的强大。

《草船借箭》读后感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片首曲,这周我们就学习了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介绍了蜀吴联合抗曹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而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好了第三天有雾、有东风,利用曹操疑心重,成功“借”了10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诸葛亮“借”箭的过程了。他问鲁肃借好船后来到江面上,只有几千人逼向了曹营,这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如果曹军出战怎么办?那诸葛亮岂不是孤军作战?但这都难不倒诸葛亮,他知道曹操不会出击,只会放箭,这样就可以大获全胜!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只有深刻了解对方,做足准备,才有可能战胜对方。

  诸葛亮的知己知彼,也让我想起了他的另一个故事——大名鼎鼎的空城计。诸葛亮巧妙运用了司马懿生性多疑,让3000军士扮成百姓在城门扫地,自己在城墙上弹琴,司马懿认为有埋伏,便迅速撤兵,诸葛亮也巧妙的.化解了这次危机。

  这两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那次。我要进行大队长演讲竞选活动,我苦思冥想,不知道怎样才有把握。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是,我将其他选手的资料全部翻看,仔细分析,在演讲时阐述自己的长处、优点,最终成功竞选!

  让我们一起学习诸葛亮,深入了解对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草船借箭》读后感7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因为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华,所以周瑜要诸葛亮在三天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向鲁肃借了船和要布置好船上的工具,并且还不能告诉都督听,这些鲁肃都答应了。在头一,两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第三天四更的时候,他叫上鲁肃一并去取箭。船开到靠近曹军水寨时,军事们擂鼓呐喊,因为那时雾大,所以曹操没敢派兵出来,只叫弓弩朝他们射箭。天差不多亮了,军士们驾着五,六千支的`船开走了。周瑜交给诸葛亮的任务也完成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最欣赏诸葛亮,因为他又聪明,又懂地理,还懂天气,也懂人心。好象什么事情都难不到他。相反我最不喜欢周瑜,因为他的妒忌心太强了,觉得好象是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目中无人。他还很看不起人,还真象狗眼看人低呀!

  我觉得诸葛亮不但聪明而且还会顾全大局,他明知道周瑜是有计有谋,可是他一样照着周瑜的吩咐去做,为他赶造十万支箭,不会当场揭穿周瑜的计谋。

  我想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那种顾全大局的精神,不应该学周瑜的那种阴险奸诈的手段去陷害他人。

  每个人都有妒忌心,至于你的妒忌心强不强,那就在于你的一念之间了。

《草船借箭》读后感8

  《草船借箭》主要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以造箭为由,故意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但造好了箭,而且提前完成了任务,从而使周瑜的诡计落空。不过箭不是造的,而是向曹操“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是非常的足智多谋。

  足智多谋能事半功倍,克敌制胜,化险为夷,取得成功。

  战国时期,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结束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比赛的结果使田忌对孙膑的足智多谋敬佩不已。

  有一天,我和我的好朋友正在踢足球,一不小心把球踢进了一个树洞里。洞太深了,够也够不着。我冷静下来,灵光一动,对了,老师不是说过足球在水中是浮的吗,把里面倒上水不就可以了吗。我说出了我的想法,伙伴们说干就干,几桶水下去,球就回到了我们的手中。我当时感到我也足智多谋了。

  要想足智多谋其实很简单,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可以了。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就是从这里来的。我们要向诸葛亮学习,力争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9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有义薄云天的桃园三结义,有场面恢宏的火烧赤壁,还有令人扼腕的白帝城托孤,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草船借箭》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口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想以此为难诸葛亮,进而杀了他。诸葛亮却毫不在意,当周瑜的面立下“只用三天”的军令状,并且故意让工匠们拖延工期,就在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的时候,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请了鲁肃一起坐船到曹军的水寨边去,擂鼓,呐喊,引得曹军向他们的船放箭。鲁肃坐立不安,心惊胆战,诸葛亮却胸有成竹,气定神闲,因为一切如他预料——天快亮时,二十条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扎满了羽箭,满载而归,诸葛亮顺利完成任务,让周瑜无话可说。

  文章中诸葛亮的行为引我深思,比如,他在接到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时,没表现出任何吃惊,紧张的行为,说明他已经猜穿了周瑜的计谋;在他说三天就可以造好的时候,说明他有能力,有信心完成,并已想到草船借箭这一妙计;在诸葛亮和鲁肃去曹军水寨的水路上,他和鲁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已经知道曹军不会出击,只会向他们放乱箭;在诸葛亮让船只一字排开,船头和船尾的方向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已经设计好了逃跑的方案——顺流而下,船轻水急,曹军不会追上。

  我很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我却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将期限放在第三天,而不是第四天,第五天或周瑜说的第十天。我仔细阅读了后文才知道,原来诸葛亮是通过“夜观天象”,也就是长期观测天气的变化规律,得知第三天四更时长江上会大雾漫天,这样可以使得曹军即不敢贸然出击,又看不出船上的“士兵”其实是稻草人。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不禁更加对诸葛亮的智慧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他面对危机举重若轻的能力,都来自于勤学、善思以及积累。

  在每个周六早上,我都有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洗水池。刚开始,我害怕洗不干净,所以将清洁剂喷得特别多,哪知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冲了半天还是滑溜溜的,耗时耗力又耗物。当我洗了一段时间水池后,通过自己的观察与不断的尝试,已经掌握了清洁剂的`用量——每个面喷三至四下,龙头喷两下,洗出来的是最干净的,冲洗时也是最省时省力的。现在想想,这不也是在不断的思考总结中获得的知识吗?如果只是一味蛮干,或是只空想不实践,就像古人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仅仅是“洗水池”这件小事我都不可能做好。

  通过《草船借箭》这篇故事,诸葛亮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人人都可以当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草船借箭》读后感10

  在下着蒙蒙细雨的早晨,在美丽的学校中,在温暖的教室中,我们正在学习着《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它令我深受感触。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自然是无与伦比的,《草船借箭》,也是其中的故事,以前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而今天可算是见到这座“庐山”了。

  周瑜的`险恶用心是世人都明白的,周瑜还是过于自信而低估了诸葛亮的才能。周瑜自认为十天造十万支箭比登天还难,却不知诸葛亮能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当诸葛亮说出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件事,周瑜还以为是诸葛亮自己跳入了自己挖好的坑,内心十分高兴,还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周瑜为了让诸葛亮受罚,竟让军匠们不把材料准备齐全,另一边诸葛亮请鲁肃借给他二十条船,鲁肃答应了回来报告周瑜时,果然不提借船的事,直到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去取剑,便将鲁肃带到了曹军水寨,因为大雾漫天,所以曹操便让军士们在江边射箭,就这样曹操上了诸葛亮的当,诸葛亮也成功借到了十万支箭。鲁肃见到周瑜后告诉她事情的经过,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完了这一章,我深刻感受到了周瑜的险恶,但诸葛亮心胸宽阔,哪会跟周瑜斤斤计较?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妒忌只会让人的心越来越黑暗,会使你产生各种各样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很可能会使你走上一条不归路,所以如果你心生妒忌的话,不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别人羡慕你吧!

  妒忌是魔鬼,小心他把你吞噬掉!

《草船借箭》读后感11

  读了《草船借箭》这骗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于是设下陷阱陷害他。诸葛亮不但没有拒绝,而且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军士、青布幔子,并吩咐不好告诉周瑜。诸葛亮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顺利借到了箭。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

  读到诸葛亮说‘怎样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的时候,我想:诸葛亮怎样回事?明知是个圈套,怎样还答应周瑜呢?当读到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用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但是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的时候,我想诸葛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当读到曹操知道上了当,但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的时的周瑜未想诸葛亮会欣然答应更是等着看好戏。诸葛亮走后,周瑜让所有工匠迟延造箭的`材料以便定诸葛亮的罪,又派鲁肃前去探状况。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样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但是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样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齐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应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样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必须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好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之后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但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看完这个故事,我既敬佩诸葛亮的聪明才华和对周瑜的宽容大度,又反感周瑜对诸葛亮的阴险狡诈,不由联想到自己平时考试差了就对考高分的同学心存不甘,嫉妒心的萌发令我对她冷嘲热讽,羞愧万分,却也明白一个道理:每一个成功者都宽容大度地勇敢应对磨难和人言,妒忌害人害己,杜绝妒忌,做个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12

  我国四大名著分别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里面的一篇章节“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讲的是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各占一方。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以“公事”为由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想趁机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向鲁肃借用了船、军士和草把。第一,第二天诸葛亮都没有任何动静,直到第三天,诸葛亮邀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雾很大,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看见有敌船到来,怕其中有诈,只叫弩弓手朝船射箭。诸葛亮见草船一面已经插满了箭,就下令调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最终,诸葛亮带着“借”回来的箭满载而归。周瑜得知自叹不如。

  有人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有人说他天生聪明,是天才。但是我认为,所谓的天才有一半是天生,还有一半是后天努力得来的`。诸葛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长期苦读,潜心研究才得到的。人们给予他,知天时,懂地理,识人心的称号。而周瑜心胸狭隘,知道诸葛亮才能比他高,一心想用计陷害他,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诸葛亮给气死了。

  通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们应该学习诸葛亮努力学习,不断上进,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千万不要学习周瑜的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因为嫉妒心一旦生成,害人害己,我们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心灵,把一些不好的心思,负面的情绪扼杀在摇篮里。

《草船借箭》读后感13

  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借来十万枝箭后的一节。故事主要内容是:周瑜嫉妒孔明的才干,想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枝箭,并让他立下军令状,孔明自己说三天内便可以拿出十万枝箭,周瑜一看,大叫好,但孔明三天之内真的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枝箭。周瑜也自叹不如。读完全文后,我自己一想: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而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总结出孔明为何可以取胜的关键点,孔明知天时、知地利、知人,善于谋划。并且他知道三天后会有大雾,攻打敌人,敌人定不会出击迎战。还把船停放在受箭最佳的地方,回来的时候也顺风顺水。他知己知彼,深知鲁肃为人忠厚,敢请他帮忙,知道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只敢放箭压阵,也明白周瑜心胸狭隘。当然,更加重要的是他谋划周密,巧妙安排,充分利用了有利条件,才完成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庞大任务。

  孔明的成功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我们应该努力增强各方面的知识,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二、时刻做好准备,如果孔明没想到对付曹操的计谋,又怎么会胸有成竹的立下军令状呢?所以呢,我们应该随时准备着。由此我想到班上成绩好的同学,都是因为提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三、做人应该宽宏大量,不要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们勾心斗角,应该礼让,也不要因为别人学习比你好,你就妒忌别人,应探究他们的学习成绩好的方法,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像周瑜那样用无耻的'方法来超越别人是不可取的,更是愚蠢的办法。

  总之,我们应该从孔明身上吸取有益的东西。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成为一个如同孔明一般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14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三国演义》,在读到《草船借箭》时,我非常好奇,诸葛亮又是怎样借到的箭呢?为什么要借呢?借到了吗?

  《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当周瑜和他打赌要十万支箭的`时候,他胸有成竹地接受了挑战!在充分地了解到当时的地理环境,气候,知道哪天会刮大风,而且所刮风的风向等,都已经做过仔细地调查研究,所以很顺利地“借”到了十万支箭。而周瑜呢,因为他心胸狭窄,又没有认真地了解当时的战地情形,他输给了诸葛亮!

  我应该多多地学习,多多地积累知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得认真的思考,这样就能顺利地完成自已心中的目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

  每当我阅读《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这一章时,由衷地敬仰诸葛亮,他不愧是智与勇的化身。

  赤壁大战时期,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了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生嫉妒,甚至想将诸葛亮置之死地而后快。他左思右想,终于生出一计,以军中缺箭为名,在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命令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就军法处置。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利用曹操疑心病重,又不会水上交战,趁着大雾弥漫,只用三天时间就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主要由于四个原因,其一,他明知道周瑜想陷害他,却仍然顾全大局,为他借箭。其二,他熟读兵书,有计划有谋略,知己知彼。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所以让鲁肃帮他准备船只;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大雾天决不敢大举进攻。其三,他识天文,懂地理,算准了那天有大雾,敌人探不清虚实,又算准了那天有大风,借风势顺水推舟,可以很快把借了箭的草船送回去。其四,他认真仔细地安排好完成任务的`每一个步骤。他在借箭时擂鼓呐喊,虚张声势;受箭时调转方向,使船两面受箭。

  《草船借箭》饱含的人生哲理使我大开眼界,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当我羡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千万不要忽略了他在成功地道路上付出的艰辛。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步路。我是个马大哈,即使再简单的数学试卷,我都很少考满分,基础不扎实是我的致命伤,所以才总会犯看错或算错的低级错误。有时候,我也会像周瑜一样有些小肚鸡肠,总是被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左右,不能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眼前的事,听到批评自己的话,往往不是考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是追究别人给我提意见的动机是什么。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的表现让我受益匪浅,学习方面,我要学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做人方面,就要虚怀若谷、宽宏大量;做事方面,就要顾全大局、鞠躬尽瘁。只有这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草船借箭》读后感】相关文章:

《草船借箭》读后感04-03

草船借箭读后感11-25

草船借箭读后感(10篇)04-18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04-19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04-07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04-17

草船借箭读后感10篇04-17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04-08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08-19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