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当下的力量》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1
被灵性世界吸引,读灵修书籍的人!
凡被灵性世界吸引,读灵修书籍的人,多半是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痛苦或损失,我亦不例外。
在我29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焦虑不安之中,在我29时父母双双得了重疾。有那么一阵子觉得世界如此充满敌意,如此没有意义,让我如此厌恶这个世界,最令人厌恶的是我自己。
然而,经历了这些事情,忽然发现或许我所一直焦虑的成功对我来说空洞且毫无意义。宇宙的循环本质与万事万物的无常性紧密相连。佛陀将此作为其教诲的主要部分。所有的情况都是高度不稳定的,都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或许无常即我所经历的这些事情的特点。我开始更多的思考生命的目的及意义,暂且得到的答案是活着本就没有任何目的以及意义,俗世歌颂的成功,在万物的无常,也无法给予我们持久的满足。若非说目的也许就是感受自己的本体,活在当下,以保持内在的宁静。
这也不是消极,只是简单承认万物的本质,从而余生中不再追求“未来”这个幻象。未来是过去的复制品、表面的变化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真正的变化却很少发生。所以未来即是你当下时刻的意识质量,那么决定你意识质量的又是什么呢?是临在的.程度。真正能够发生变化以及瓦解过去的唯一地方,就是当下。
最近读的畅销心理学书籍,多半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讲自己的的一些感悟,而《当下的力量》全篇200多页基本都在讲述意识,抽象玄乎。逻辑上自相矛盾,翻译用词不精确。然,至少失眠时思绪繁杂,我默念着“当下、当下、当下”很快就能入睡了。所以某些所谓“开悟”的状态我好像又感知到了,似乎确实又是有这样一个状态。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2
《当下的力量》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它,我得以更深入地探讨内心的世界,从而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洞见,赋予了我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让我更加珍视每一个瞬间,活在当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我们往往过于沉浸在过去或未来的思考中,而忽视了眼前的现实。我们为过去的'错误而懊悔,为未来的不确定而焦虑,却忘记了只有当下才是我们真正能够把握的。这种对当下的忽视,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也让我们无法真正地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超越你的思维”。我们往往被自己的思维所限制,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只有当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不被其左右,才能够真正地超越自我,达到一种内心的平和。这种平和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活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加深入地体验生活,更加有效地应对挑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逐渐明白了,要想真正地活在当下,我们需要学会放下过去的包袱和未来的担忧。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忽视过去和未来,而是要以一种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它们。我们要从过去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未来做好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中去。
此外,《当下的力量》还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当我们真正地活在当下时,我们会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会更加真诚地与他人交流,会更加积极地为他人提供帮助。这种与他人的互动不仅让我们自己感到快乐,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我们的正能量。
总的来说,《当下的力量》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相处。我相信这本书的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中受益良多。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3
这周看了《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最初是我在微博上看见有人写的关于这部作品的读后感,看了之后,怀着好奇的心态开始阅读这部作品。甚至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还没有把这本书完全看完,但心里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书中目前给我最大的启迪就是活在当下与做真实的自己。活在当下,说的就是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中,常常陷入到自己的自我情绪当中,被自己的思维所控制,而忘记了当下。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差不多都集中在当下,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想睡的时候就睡。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内心开始变得丰富起来,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和孩童时的我们一对比,就发现小时候我们能做到的事情,长大了之后,似乎变得不太可能做到了。我们的自我感,不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了,而是来自于外在,并且渴望通过外在的力量来得到认同,比如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财产等力量。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而当我们失去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痛苦。我们在写学习总结或者工作总结的时候,总是会回顾过去以及展望未来,是的,回顾过去没错,因为我们要通过过去的失败以及教训,来进一步的加强与改进,从而使得未来能够得到成功。这部作品的作者在书中曾经这样说过“过去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时刻,未来也不会发生任何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会发生在当下”。
而做真实的自己,其实对于现如今的我们来说,这或许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了。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是谁。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许多角色,但在这些角色中,你要自己清楚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就拿现阶段的我们来说,你结婚了没有很重要,你成功了没有很重要,你富裕了没有很重要,这些是很重要,但这些却不是完全重要的。因为这些只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一些外部因素,马云在我们看来已经很成功了,可在他自己看来是这样的吗,答案或许他自己才知道吧。是的在别人看来你已经结婚了,但是又有谁知道是因为到了年龄该结婚了而结婚,还是因为遇到了对的人才打算结婚的呢。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在意外界的眼光,重要的.是你自己,你自己愿不愿意,想不想要去做。学习也是如此,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结果,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因为有的人想要通过学习得到一些知识,想要通过这些知识来使自己得到提升,所以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积极的,而有的人天生就不爱学习,尽管你在他耳边说了上千次要好好学习,要努力,要奋斗,可到了听者的耳里,他就觉得这是一项差事,只有在别人的督促下,才可以完成的一项差事。
活在当下,把握住现在的每分每秒。做真实的自己,听从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4
《当下的力量》是德国作家埃克哈特·托利写的,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心灵类(不是心灵鸡汤),或心理类的书籍,比一般通俗类书籍较为难读,我要一字一句读一段,消化一段,才能再继续读下一段。
本书的作者试着告诉我们,你不等于你的大脑,思维和情绪控制着你,让你时刻生活在痛苦之中,思维分分秒秒都在让你对过去充满奥悔,失望,让你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恐惧。你的心沒有哪一刻是在宁静平和之中,而要改变这一切,就是好好的活在当下,使用当下的力量。怎样活在当下?你的思维和情绪控制的你是你的小我,你还有一个大我,就是本体,用你的本体和你的小我对话,经常观察小我的思维,就是临在。
经常临在,就是进入当下。进入当下就是全神贯注当下正在做的事或当下的环境,你就会觉得,突然,每件事却会充满活力,散发出本体的能量,心情特别平和安详,心中充满暖暖的爱。你已经发现了你自己内在的.强大力量,你己经获取了当下的力量。这就是你的开悟。
回想自己,我确实无时不刻都被自己的大脑思维控制,只要手中没事做,人放松休息的时候,思维会自动跳出来,过去的一些事情会回放,就在想我那时应该怎样怎样做就好了,明天应怎么办呢?想睡也睡不着,拚命控制自己不要想太多,却又做不到。
我刚辞职那几天,整天心情很烦躁,总是对未来充满恐惧,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啊,手中没钱怎么办啊,还在奥悔当时没那么冲动就好了,人总是难以平静下来。看到这本书,使我明白,即使你在心中不断地琢磨某种事情,而没有真正地在当下采取行动,只会无意识地将它变成你的烦恼。你被你的生活环境所累倒,以至于丧失了对生活的感觉,存在的感觉。或者,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本书讲的有点象像我们佛家思想,不要徒添烦恼,(过去的让它过去,不要再想),不要执着欲念,(未来还没到来,想要的东西也要不到),而是关注现在,做好当下的每件事。当你发现你活在当下,你的心中充满了爱、喜悦和平和的力量!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5
如台湾作家张德芬女士所说“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我一生都将读它,因为它就是我自己。这是一首用生命谱写的曲调,永远动听!
我们总是回望从前,仰望未来,却极少关注当下。当作者(埃克哈特·托里)提到“过去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时刻,未来也不会发生任何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会发生在当下”。我愣住了。难道不是这样吗?过去的一切难道不真实了吗?我们不是借以过去的印迹走到今天,并借以此刻引向未来吗?
以前和未来都不是真相。真相就在此时此刻。
过去的事情,那些记忆的碎片有时看起来比当下更真实,却也是你用当下的时间去回放,重演。回放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你与当下的联系就断绝得越彻底。于是出现对回忆的焦虑,恐惧,难过等情绪。你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个早已不存在的幻象,不断地滋润制造幻象的“小我”,而失去对本体的认知,失去真正的自我。
那么未来呢?我们不应该对未来充满美好吗?不应该憧憬吗?作者问我,过去未来,有哪一刻不是发生在当下?是的'!你的幻想、回忆、憧憬、感悟任何的思维形式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哪件事情能脱离当下发生。
我想你开始明白了。
当你明白这些,一种活在此时此刻的感受便由内心散发出来。作者把那种状态称作“临在”。“临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与本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不受那个虚幻,喜欢用痛苦去满足自我感的“小我”控制。“临在”意味着对时间的否定,对永恒的解答。
什么是永恒?你回答不出。因为时间限制了我们对永恒的理解和对生命本质的扭曲。
作者举例,若这个星球只有花草树木和鸟儿,你问它们什么是时间,它们肯定一脸茫然。“时间是什么东西?时间不是现在吗?如果不是现在,还能是什么?”你懂了吗?
永恒便是“无时间”,永恒就在此时此刻!生命的本质,亦在此。而不是在过去和将来。
你会想,没时间?可能吗?我们工作,生活作息,哪一样不需要时间?
花儿草儿鸟儿它们为什么没有时间这概念?因为没思维吗?不是的。因为它们没有心智。“时间”是我们的心智对外在事物不断变化的思维映射。作者认为,我们生活处事所用的“时间”,是钟表时间。它让我们总结经验,处理生活日常事务。它不能主宰生命本身。起决定作用的,仍是此时此刻。
目前我的领悟,也只深入到这个层面。作者所体验到的,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合一”状态。我只是大脑理解,却不能内心感悟。我不断的做冥想练习,不断警惕自己,告诫自己,活在当下。练习得越多,临在越多,本体的真实感就越强烈,与世间万物的联系就更紧密。
我感觉到自己灵性的觉醒。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也能好好去读一读它。用心去感悟,你将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6
《当下的力量》是当代灵魂成长大师埃克哈特·托利的经典之作。这本书,用现代化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求道者的核心思想。这不是一本心灵鸡汤,这是一本手术指南,指导我们如何对自己的头脑做手术。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前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句神谕:人啊,要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这个神交给我们的任务,应置于人生所有事件的首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人类今日能够探索宇宙,靠的不是锐利的爪牙,强壮的四肢,而是拥有远远优越于其它动物的大脑。在人类诞生的早期,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都比较恶劣,大脑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存活能力,它是上天赐予人类最美的礼物。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在享受着大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人类还必须承受大脑带来的弊端。因为,大脑并不完美,它同时具有很多局限性。在度过了史前的漫漫黑夜,人类逐渐建立起发达的文明社会之后,大脑的`缺点越来越多的显露出来。
有一个比喻贴切的展示了这个问题。小时候,有人送给我一把刀子。这把刀很锋利,我非常喜欢。我拿着这把刀,用它来切身边的很多东西。切蛋糕,切泥巴,切蔬菜,切蚯蚓……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样保养这把刀,我从来没有擦拭过它,也从来没有用水冲洗过它。过了几天,这把刀上已经沾满了各种残渣和碎屑。一天,我用这把刀削苹果。在吃苹果的时候,我分明又尝到了蛋糕,泥巴,洋葱,昆虫等等的味道。
这就是我们的大脑遇到的困境之一。
初生的时候,世界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鲜活的,我们可以如实的看到世界。随着大脑里储存信息的不断增多,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越来越经验化,公式化。每个人都发展出了自己的公式,我们称之为性格。性格固定以后,我们所看,所说,所想,都是旧模式在这一刻的再次重复。我们已经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头脑里的幻象。
更可怕的是,大脑借助于自己对个体的巨大贡献,已经不满足于从属的地位。一个本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已经宣称自己是灵魂的主人。它一刻也不停的喋喋不休,怀念过去,担忧未来。强迫性思维是现代人的通病,我们无法停止思考,各种念头在头脑中接连闪现,我们不停的做着各种“白日梦”。我们已经不能活在当下,这就是佛家说的无明。
如何找到真实的自我,如何突破头脑的局限,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的智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了相同的目的。今天的人是幸运的,可以从网络上快速获取大量的知识,可以了解到不同门派的不同法门。已有聪明的人敏锐的发现,万法归一,所有的方法,只有一个核心:观照。
古老的语言对现代的人不太适合,容易有歧义,造成误解。过去的智者,受限于时代,有些描述也不太准确。与佛家经典相比,《当下的力量》所讲述的内容是相通的,但这本书的语言更加通俗易懂,讲述更加科学,所介绍的方法也更加易于操作。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在求道的路上快速入门。
愿更多的人能与此书结缘,愿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当下!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7
在我们年幼的时候,尽管什么都不懂,但却拥有完整的自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当下,所以当我们哭或笑时,表现的都是那么的淋漓尽致。孩童时的我们就像一件完整且完美的艺术品,没有瑕疵。
随着我们的身心的日趋成熟,思维在我们认识并改造世界时显示了它的力量,思它让我们具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让我们获得了各方面的提升。可我们却忘了思维最本质的属性——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工具是被我们所利用的,但是我们渐渐地被思维所奴役了,渐渐失去了意识的自由性,而这就是我们负面影响的来源。也许你会说不,你是否感觉到你的大脑在永不停息地运转,即使在你刻意的想获得内心的宁静时,它仍在耗费你的能量。我们在做事时不再专注,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诸多情绪,比如担心、后悔、疑虑和嫉妒等,并不是说这些情绪没有它的价值,它们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提醒,但我们大多数人无视这种价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这种情绪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中。这种情况下,思维无法体现它对于现实提醒的价值,反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阻碍着我们进入当下,使我们陷入对过去的后悔与对未来的疑惑当中。这样,我们的时间浪费在已经发生和还未发生的事情上,无法更好的专注于当下的现实之中。这种负面的能量充斥在我们的身体与内心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
当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时,就已经失去了自我。当我们自以为成熟时,却发现小时候能做到的事,现在做不到了,我们再也做不到单纯的哭与笑。我们每每忽略或忽视自己的内心,变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迟钝。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我们的自我成就感,不再取决于自身的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的环境,并且我们在这个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自我认同,比如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等。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而我们失去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来寻找自我认同的话,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无边的恐惧与痛苦当中。
爱情对于很多人的意义也是这样。
当我们日趋成熟时,我们潜意识地感觉到了自我的不完整,而我们又在从外界寻求自我认同中倍感疲惫。就在这时,当你突然碰到一段爱情时,你突然会感觉到你的.整个世界变得完整了,因为你发现你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碎片,你发现因为“爱”,你和这个世界有了最亲密的联系,你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种爱情的感觉短时间内真得让你觉得有一种被拯救的意味,可是当有一天,它突然离开的时候,所有让你感觉到幸福与快乐的事物与记忆,反而成了痛苦与伤心的佐证。对于有的人来说,它甚至会变成恨。当它变成恨的时候,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爱吗?
只要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我们的自我感就是源于外在。我们从那些与我们的自我感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社会角色、财产、外表、成功与失败、信仰等寻找自我感。而当我们沉浸在爱情当中,彼此深深地需要与依赖,就像是药物一样让对方上瘾。当我们拥有这种药物时,我们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而当对方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嫉妒,企图通过要胁、责备或指控来操纵一切,这源自于我们对失去的恐惧。如果对方真的离开了我们,这可能会导致我们最为强烈的敌意或最为深刻的痛苦和绝望。这时,爱又在哪里?爱会在瞬间就转向它的对立面吗?当初的那些是爱,还是上了瘾的控制和依赖呢?
正因为我们失去了自我,这种不完整感使我们在外在的世界当中无穷无尽地寻找而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并且无法意识到思维已将我们奴役,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存在感的意识,恢复自我对身心的完全支配。这样,当我们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里,就会像孩子一样透明、喜悦、宁静。这时,我们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无常,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而当我们需要思维为我们服务时,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导我们的行动。思维在这里恢复了它工具属性的本质。这样,当我们遇到一段爱情的时候,我们便会明白真爱没有对立面,它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你真正拥有自我时,散发出来的平和、宁静与喜悦。
我们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实就是内心的完整。每个人所选的路不同,但幸福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地。当我们学会随时随地感受到爱——内心的平和、宁静与喜悦时,整个世界都将为之绚烂,而回归到爱的世界里,回归到我们最初的本真,则需要利用当下的力量。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8
说实话,读《当下的力量》很乏味,讲了一席大道理,结果是读着读着就睡着了。但我硬着头皮也要读下去,谁叫咱水浅呢?没想到,读到最后竟读出点味道,《当下的力量》告诉我——臣服最有力量。
开始看到“臣服”这个词,我就想到了失败,放弃,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迟钝,退宿,屈服等。后来发现,真正的臣服是与这些完全不同的。它不是说消极地去接受你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情况。臣服是一种顺遂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又深刻的智慧。你唯一能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在当下时刻,所以臣服就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它就是放弃对当下时刻的内心抗拒,接受当下的现实,你就会立即从你的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从而与你的存在相联接。当你接受了当下时刻的现实,然后采取积极的行动,智慧的大门就被打开,它比产生于愤怒,绝望或挫折的消极行为更具威力,直到取得理想的结果。
回顾自己的人生阅历,无意识中有过类似臣服的例子,但过往的`不舒服,大多是以不满,愤怒,消极等待,麻木等应对,其结果是低效或逃避过去,让自己内心得到一时的安慰,其实与事无补。
东方武术中的深藏的智慧,因势利导,以柔克刚;道家的“无为”被看成是一个最高的成就或美德。所以我告诫自己,无论何时,即使是灾难降临时或者某些事情严重出错时——疾病,残废,丧失家园,财富,我会知道它们还有另外一面;一个完全转化的炼金术,把痛苦的金属变成金子,并且离它们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叫臣服。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9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20xx年的某一天,当时和同事同住,很喜欢看励志书籍的他又买了一本书,我看了下书名,大概翻了一下,便打趣他又要靠心灵的鸡汤来“续命”,他说我不懂这本书的好,笑笑就没说啥了。后来见他像虔诚的基督教徒看圣经一样,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研读,这让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想看看这书到底有啥魅力,便也开始读起来,这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
《当下的力量实践手册》,有点像教科书的书名,顾名思义,是教我们如何拥有和利用当下的力量,也许你会觉得活在当下这么简单还用写本书来教吗?我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看完全书143页,觉得没一个字是多余,这是本短小精炼的书。
本书首先从本体和开悟讲起,让人对本我思维和观察者思维有个基本概念,简单说,本我思维就是被自己一些思维习惯和情绪控制的思维,而观察者思维,则是能超越本我思维的束缚,从旁观者角度去观察自己的思维,文章有对概念的详细描述,以及教我们如何在两种思维之间进行转换。
然后本书从如何认识恐惧讲到如何进入临在状态,从而能汲取当下的力量;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类文明的前阶段,由于生存环境极度恶劣,恐惧能让人类主动去逃避掉很多危险,得以生存,但时至今日,我们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变,而我们的恐惧之心并没有消减多少,恐惧只是一种幻觉;临在状态,也就是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当前。
本书还讲到爱情,告诉我们如何在爱情中认识到爱与恨的关系、开悟的爱情关系,你和自己的关系,用临在的力量让自己不被情绪左右,从而建立和谐的爱情关系。最后讲的是接纳与臣服,可以说这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升华,他先带我们认识消极情绪的产生原因,再告诉我们该怎么去面对并消除这些不良情绪,教我们怎么接纳当下的自己,哪怕疾病,痛苦,当你向事实臣服时,你就会进入当下时刻,过去和将来都不会影响到你。
表面上再着急忙慌,内心世界也要宁静得如同那最温柔而又深沉的湖泊。这,才是我们面对繁忙快节奏生活的最佳打开方式。
耿耿于怀着过去和忐忑不安着未来的人,往往也挥霍无度着现在,很多人活在现在却因过去和未来无谓消耗着自己。周国平说过:“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说过:“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度过每一天,不让任何一片落在铁轨上的坚果或蚊子翅膀把我们抛出轨道,下决心好好度过每一天吧,不让自己的人生有所遗憾。”;苏格拉底说过:“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还有太多名家名句都和作者的思想契合,或激励我们以旁观者角度去看自己,或鼓舞我们活在当下,而本书,直接告诉我们做到这些的方法。
如果你觉得如果是本好书,肯定会有很多生动形象的事例,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来情景带入吧?那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失望的,因为全书几乎没有一任何小故事或者事例,是的,全篇都在说教!但是它的魔力在于,尽管如此,你很可能依然很想跟着书上所说的去思考,去行动。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10
你为什么这么伤心?你为什么不开心?
我们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当我有足够的钱,当我有一段完美的感情,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失败和痛苦的心碎,我想我拥有我想要的快乐。
然后你活在你的未来和过去。你焦虑、悲伤、浮躁、沮丧、痛苦。然而,无数的未来只是由无数的当下组成,而无数的'当下也会变成无数的过去。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把握当下,那么你就会失去今天,明天和昨天,最后的幸福将会让你一无所有。
直到前天,当我读完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时,我才开始深入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当下,在没有拥有我们想要的的时候,却依然快乐和幸福?
书中使用比较哲学的语言和逻辑告诉我们,我们一向活在思维的惯性和寻求自我价值的圆满中,当我们不能面对现实,或不能认同自我,焦虑情绪困扰就会哦我们,让我们不能平静与快乐,更别谈论任何幸福和快乐!
事实上,在现实中,我们只能活在当下,一切都会发生在当下,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用的时间概念。时间是一种幻觉。只有向当下投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通往和平与宁静的大门。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快乐,在那里我们可以拥抱真正的自我。
它还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完全的快乐、和平和宁静,从而积累更多的能量,在每一个当下得以释放;怎样透过痛苦之身体悟当下,寻求解放;怎样透过当下连接本然的自我。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爱,什么是真正圆满的感情关系。
总之,我们应该不断反省自己,正视生活的本质,“不扭曲,不变形”,满足于当下,知道如何屈服,不抱怨不焦虑,“以无为而有为”。
我想起一句话:耶稣说,看哪,野地里的百合花,不耕不织却长在地上。
这句话很平常,但让我们知道,如何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因果,何不去抓住当下的每一刻,积累能量,等待爆炸,那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同时,我也了解到,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幸福。如果富人能取之有道,造福社会,名利双收,他也能尝到幸福的滋味。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11
这本书用十分哲学的语言讲一件十分需要悟性的事情。这本书让人思考的东西也较多。“当下”在何处?对于生活和世界我们到底看到了、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我的思维完全控制。于是忘记了“当下”,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几个通往“当下”的途径和方法。比方说,能够经过自我的身体。能够与自我的身体“联结”就是通往当下的最好途径之一。而“呼吸”是最好的联系自我的身体的方式。除了呼吸之外还有其他的通往“当下”的途径,比如说自我周围的事物,认真观察自我周围的事物,自我的环境,也是通往当下的途径之一。
看完此书我认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复自我的存在意识和对身体以及内心的完全支配。当意识回归的时候,我们便回到了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拥有了最完整的自我。无论外在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内心都是完整的。于是我们需要了解一种能够摆脱思维控制,且让生活更完美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注意力关注于当下,活在当下。由于思维控制对外在的认同和关注,我们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过去就是在想未来的过程中,而很少享受和关注当下。
什么是当下?“当下”在何处?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经过阅读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力图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能够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我们人类受苦或受情绪所困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思维。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从出生到孩童期,我们是淳朴、自然的,思维和真我也是一致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观察社会和理解教育,我们的思维便逐渐控制和屏蔽了我们自然意义上的真实意识,使我们的自我感觉,不再取决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思维在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如财产、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等自我认同。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失去了我们就会觉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寻找自我认同时,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恐惧与痛苦当中。
“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此刻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当下我们就无法赢取生活的乐趣。如何获得当下的力量呢?我们必须学会当事情来的时候抓住当事情走时放手。我们该做的不是看着远在天边的东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时还要懂得放弃,仅有懂得放弃的人才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实现当下的力量,还需要理解当下时刻,实事求是地对待当下,摒弃我们思维对当下时刻的逃避和抗拒,让内心真正从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不受外在干扰,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受、解决和做好当下的事情,体会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过程,享受真实、简单带给我们的欢乐。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 篇12
这本书看了好久。它用非常哲学的语言讲一件非常需要悟性的事情。说实话,让人看着有点累,但思考的东西也较多。“当下”在何处?对于生活和世界我们到底看到了、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思维完全控制。于是忘记了“当下”,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几个通往“当下”的途径和方法。比方说,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是唯一时刻生活在当下的物体,能够与自己的身体“联结”就是通往当下的最好途径之一。而“呼吸”是最好的联系自己的身体的方式,通过意识到自己的呼与吸,来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存在,除了呼吸之外还有其他的通往“当下”的途径,比如说自己周围的事物,认真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自己的环境,也是通往当下的途径之一。
就说说我们现在的经历吧!
办公室里养了一颗魔豆,关心她的同事们每天给他浇水,把它搬到窗户旁边晒太阳,并且享受着它每天带给我们的惊喜,它在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几乎是一天一个模样。就这样一颗可爱的.娇嫩的小东西,有一天我们在餐厅讨论起它来,正在大家大发感慨时同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却惊奇的问:“办公室什么时间种了一颗魔豆?我怎么不知道?”……
同学们正在上课,如果这时你把其中一位同学拉到门外,问其余的人出去的同学穿什么衣服,你会发现就连他的同桌也不一定回答得出来。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使我们完全被自己的思维控制。“当下”在何处?“当下”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思维死角。
【读《当下的力量》有感】相关文章: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02-01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05-01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9篇03-09
珍惜当下的唯美句子05-02
活在当下的唯美句子11-04
《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08-06
珍惜当下的唯美句子9篇12-12
珍惜当下的唯美句子(12篇)12-01
梦想的力量读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