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
今天,我看了一本罗贯中写的名著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大规模农民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雄称霸的时代,其中有许多英勇善战的`人物,有关羽、张飞、赵子龙、曹操、周瑜、刘备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们都是为了安定天下而战的勇士。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和七情孟获的故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常人都做不到且想不到的事情。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的历史文化,更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而不是想到什么就鲁莽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要懂得顾全大局、多思考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
《三国演义》是一部老少皆爱的古典名著。作者罗贯中呕心沥血地描绘出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我觉得其中写刘备外貌的句子特别好: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的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读了这几句话,我感悟到了写人作文的'方法:要写好这类作文,要抓住人的特点来着重描写,如作者写的,双耳垂肩等特点,登时使刘备这个人物“活”了起来。
当我读到桃园三结义时,我为他们的“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深厚情谊感到钦佩不已。
当我读到“三英战吕布”时,我看到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当时恼了虎将关云长,瞪起丹凤眼,竖起卧蚕眉。手提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催马上前,夹击吕布”。当读到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一员虎将(关羽)正对吕布怒目而视,随后提起青龙偃月刀,上阵与吕布一阵拼杀。又当我读到“关张奋力,三将酣战五十回合,犹然战不倒吕布。”时,我不禁想,关羽张飞合力都打不败他,吕布不愧是一代枭雄啊......
我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而叹服,也为刘禅那扶不起的阿斗的乐不思蜀而悲叹......
读《三国演义》时,我百感交集,时而愤怒,时而惋惜,时而欣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
《三国演义》第七回的主要内容是太史慈归顺,孔融不听忠言而死,以及曹操煮酒论英雄。
读完这一回,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曹操的深沉与机智,他对于“英雄”的定义和处理事情的冷静让我佩服。他能在危机之中化险为夷,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兵强马壮,更是因为他的智勇双全。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孔融的死是因为他的过于直率,他不能接受太史慈的投降,这表明了他对汉帝的忠诚,但这也为他日后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对于太史慈的归顺,我认为这是三国鼎立之时不可避免的趋势。太史慈虽然勇猛,但单枪匹马终究不能对抗天下。他的.选择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理性思考。
总之,《三国演义》第七回的内容丰富多样,人物形象鲜明,使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这一回,我不仅了解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也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如何冷静地分析形势,这些都是我在阅读中所得到的宝贵财富。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不错,这正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暑假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这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巨作,一本久经不衰的文学精品。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成熟的长篇小说。它是明朝大文学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改写而成,艺术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
书中有无数英雄,无数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深得人心。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时时牵动着我的心。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打动孔明,我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所折服,也为他得知己而高兴;当孔明坐在城墙上抚琴时,我吓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马懿识破孔明的空城计,当生性多疑的司马懿退兵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下;关羽身处曹营,深受曹操赏识,却不忘与刘备结交之情,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他义无反顾过五关斩六将,坚决回到刘备身边,如此义薄如天,怎能不令人感动?
不知不觉,我走进了三国,走在三国的战场,走进三国营帐,走入三国故事,与三国人物一起推杯换盏。
三国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真佩服我们的古人——智慧、勇敢、忠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不就是这样吗?我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来读三国,品三国、悟三国,让这部名著永远的传承下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
三国里,我喜欢蜀地,我喜欢刘备,我更喜欢他的`军师——诸葛亮。
“草船借箭”是我最喜欢看的篇章。一天,周瑜找诸葛亮议事:要求十日造箭十万支,违期问斩。不料,诸葛亮当即立下军令状:“三日内交箭。”周瑜暗中嘱咐鲁肃令工匠迟延,以便处斩诸葛亮。鲁肃又受令,到诸葛亮处探听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求助:“你借我二十只船,每船军士三十人,船上青布为幔,稻草人千个,三日后包管有十万支箭,只是您不能告诉公瑾,不然……”鲁肃答应了。三日后,诸葛亮果然取回来十万支箭。鲁肃看到整个经过,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诸葛亮真是太厉害了,我真的好想做他的徒弟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的传奇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苦肉计、空城计、王允巧施连环计都令人惊叹。
我最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他的壮举之一,这让我挥之不去。
有一次,阴险狡诈的.曹操派兵攻打东吴,用大船与他们作战,碰巧雾弥漫。刘备的军队缺箭,但诸葛亮的机智帮助了刘备。他让士兵们在船上扎很多稻草人,把船放进水里,每艘船点了几把火把,人们站在船舱里。就在雾蒙蒙的时候,曹军看不清楚,把所有的箭都射到稻草人身上。再把箭集中起来就可以用了。几天后,这些箭被用来攻击曹军。
真是大快人心。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7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认识了许多英雄比如赵云、关羽、张飞、马超、黄忠......
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书中的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赵云单身救主;诸葛亮六出祁山等等。他们的行为无不反映了他们对主公的忠诚。
最使我敬佩的'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他后来投靠刘备,为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刘备死后,诸葛亮有12年独揽大权,他完全可以做第2个曹操,称王称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终其一生并未取代刘禅。这足以表示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它让我开阔了眼界!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相信有很多同学都读过吧。号称“三国迷”我今天就来说一说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吧。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刘备在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蜀国。但好景不长,刘备的蜀国就被他的儿子刘禅拱手送人了。
这本书中,有一章让我甚感兴趣。这一章主要讲关羽攻打樊城时,却被吕蒙偷袭了荆州,关羽回防途中却被孙权杀死。
关羽不仅是世人眼中的盖世英雄,还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过五关,斩六将的大英雄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人杀死了呢?带着疑惑,对于这一章的内容,我读了十多遍,突然悟出一个道理:关羽在“三国”中是一位“忠义”、“神武”的大英雄。几千年来人们把它当作完美的神来供奉。但是在这个故事里也充分说明了人无完人,关羽这样的英雄人物也一样有缺点,就是“骄”。
俗话说“骄兵必败”,在荆州的.问题上他有三个错误:一是没有处理好同盟友东吴的关系,拒绝联姻要求;二是没有处理好和刘封、孟达等同事关系,导致自己孤立无援;三是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痛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失去了性命,留下千古遗恨。
读完这一章,我从中也学会了两个做人的道理:1.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当时关羽把诸葛亮的话听进去,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就不会发生这种事;2.搞好朋友间的关系。试想:如果关羽和刘封、孟达搞好关系,那当时他们两个就会出兵相救。这样关羽也许就能抵挡一下孙权的攻击,保住生命。
《三国演义》这本书用一个个章节讲述一个个大道理。但这些道理要多读才能悟道,心细的你们快来读一读吧!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
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中结拜为三兄弟,从此情同手足,产生了一段不可泯灭的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一个真正的好朋友是多么重要。
我就有那么两位好姐妹,我们三个从幼儿园小班起就成为好朋友。上小学时分到了不同的学校,但在节假日我们还会聚一聚,我把让我与她们玩看作是爸爸妈妈给我的'最高奖赏。我们的友谊从我三岁时一直保留到现在。至今,已有将近8年的时间了。这长久的友谊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可贵啊!我们的友谊是来之不易的。早些年在一起玩耍时,有时会发生争执。近几年因为比较少见面,所以也就很少吵架了。当然,也因为我们都逐步长大了。
虽然我们没有结拜,但我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刘备、关羽和张飞的一样深,成为永远的好姐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
闲来无事,捧起名著《三国演义》,深深地被作者细腻的情节描写所吸引,于是,我决定静心重温那一段风云故事。数天之后感慨颇深,这才将受到的感谢和收获记录下来。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一本家喻户晓白话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以汉灵帝中平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背景,为读者再现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书中,不乏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不乏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也不乏像周瑜一样小心眼儿的人。但是于我而言,我最欣赏的人物要算是诸葛亮了,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嫉妒,心怀诡异,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在当时没有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弓箭,如果不完成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之箭,出色的完成任务。
读罢《三国演义》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也应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卫国家,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操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操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操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操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操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都让我佩服不已。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所以我觉得诸葛亮所具有的品质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诸葛亮不但计谋多端,且口才了得。骂死王朗便是最好的.例证。王朗本欲使诸葛亮拱手而降,不战自退。谁知没有说退蜀操,自己反被诸葛亮说得理屈词穷,最后甚至被诸葛亮骂死,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后人说得好:"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诸葛亮在有生之年为蜀国立下无可比拟的功劳,甚至在死去之后,还能以木偶退兵,用锦囊计杀死魏延,其洞察天机的能力有如天神,怪不得鲁迅先生说"状诸葛之多智近妖"呢。
诸葛亮自出茅庐之后巧施妙计屡试不爽,指挥作战无往不利。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刘备所托,竭尽毕生精力效忠蜀国,实在是百年难遇的良臣谋士,得力助手。他用自己传奇的一生为《三国演义》这部著作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分。这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许多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我无法掩饰自己的想法...
我最佩服的三国不是诸葛亮(总觉得这个人有点假),而是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以天子为诸侯体现了他做事周到的特点。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但曹操也有优秀的一面。他求贤若渴,重视人才,没有高低之分,打破了当时书香门第、贵族子弟当官的规矩。
曹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失败的态度:兖州输给吕布,万城输给张绣,赤壁输给周瑜和黄盖,汉中输给马超。每一次失败,他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待,体现了自己作为优秀指挥官应该具备的素质。学会克服挫折,学会坚持磨难。这些我们人生道路上宝贵的`好品质,都诠释在曹操对失败的苦笑中。曹操一生都是一个非常大胆和奸诈的人物。他误杀了吕伯豪一家。最后,他知道自己错了,不得不继续杀了吕伯豪。到目前为止,陈宫离开了他。曹操后来说的话耐人寻味:我宁愿教我对世界负责,也不愿教世界负责。但另一方面,如果他当时没有杀死他,如果吕伯豪真的带了一些人来追他,曹操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有时候我常想,如果曹操不是曹操,他不知道自己死了多少次,但真正的曹操总能逃脱!无论别人认为曹操的人格如何,乱世所需要的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人,我认为三国需要曹操。如果三国没有他,那不仅仅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曹操的错误怎么能和他的许多贡献相比呢!
在《三国演义》中,你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研究历史规律,分析人物的性格,分析事物的原因和后果。毛泽东曾经读过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在这里。名字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好名字伴侣一生成长。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3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至西汉之间,以刘备、曹操、孙权
为首的三个军事集团,为了独霸天下以至沙场厮杀的战乱时期。其中有很多特性显明的英雄人物:独霸一方、窥伺天下的乱世枭雄;解民倒悬、广施仁政的一代义主;横刀立马、威猛绝伦的威猛大将;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军师谋士……然而,在这个人才云集的时代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赤胆忠诚的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写照;“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从今,他义无反顾地追随刘备;面对东吴的盛邀,他断然拒绝;白帝托孤,他一心一意辅佐刘禅;他“六出祁山”,只是为了兴复汉室;上表《出师表》,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赤胆忠诚。诸葛亮的忠诚深深打动了我,令我钦佩不已。
从古至今,忠诚始终受到人们的仰慕。屈原的投江自尽,以身殉国,是忠诚;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是忠诚;赵子龙乱军救主,一身胆也,是忠诚;魏征敢于直言,向李世民进谏两百多次,是忠诚;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忠诚;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诚……忠诚是一种美德,值得我们去学习它,歌颂它,传播它!
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因为忠诚,他先身士卒;因为忠诚,他不怕牺牲;因为忠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忠诚,他把自己珍贵的生命献给了国家!虽然只有平凡的工作,但他却家喻户晓,受到全国人民的仰慕,就是因为忠诚。有了对国家的忠诚,他才用完一生精力探讨‘‘两弹’’,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忠诚对人们成就一番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物质享受多了,像金钱、权力、名誉等利益,深深诱惑着人们。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从而不择手段达到目的,违反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只要有利可图,就将忠诚抛之脑后。这样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时的利益,最终的下场都是身败名裂。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消逝的时间,社会变更,慢慢销蚀了忠诚的光线。青少年是民族的'将来肩负着民族腾飞的的重任,我们要时刻提示自己,不能违反忠诚,要使忠诚永放光线。
忠诚,是青春冲刺的诺言,是生命履行的责任,是安家立业的根本,更是人生路上不行缺少的品质。让我们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忠于学业、事业的人,一个忠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
这个暑假,我把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故事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书中还有很多的.人物,像刘备,赵云,诸葛亮……其中,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因为他料事如神,足智多谋。
其中,我喜欢《火烧赤壁》: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让人反复去看的一本书。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
今天,我看了一本罗贯中写的名著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大规模农民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雄称霸的`时代,其中有许多英勇善战的人物,有关羽、张飞、赵子龙、曹操、周瑜、刘备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们都是为了安定天下而战的勇士。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和七情孟获的故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常人都做不到且想不到的事情。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的历史文化,更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而不是想到什么就鲁莽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要懂得顾全大局、多思考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22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9-14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18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6-29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范文05-25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心得01-08
《三国演义》名著读书笔记05-07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范文08-23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篇03-03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