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本教育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本教育工作总结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本教育工作总结 1
自从我校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所有的数学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本学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不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还发现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如下:
一、学生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旨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教师可以减少授课时间,而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角色仅限于引导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发展。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孩子们都拥有自信和快乐的心态。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发现规律,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们会感到胜利和幸福的满足。过去,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经常滔滔不绝地讲述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听着,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即使老师设计了“小组合作”的环节,但也只是一闪而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真正体现。“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让他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相互质疑,在合作、交流和质疑中主动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实践,学生获得的知识让他们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这种氛围下学习,孩子们感到轻松愉快,他们得到了释放,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了变化
以前因为担心孩子们听不懂,我们总是反复讲解,从来不停止。但是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太强势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过于自作多情,承担了许多额外的工作,希望孩子们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发展,但最终往往失败了。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儿童的发展。”这句话表明郭教授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我们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在“生本教育”思想中,我们并不要求教师拥有超出专业要求的高知识水平,而是需要他们具备指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会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的学情驾驭能力是通过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反思而形成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生本课”,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在课堂上应该说些什么,又不应该说些什么。起初,我认为学生应该主导本节课的知识点生成,所以我尽量少说话。但后来我意识到,作为老师,我需要学会恰当地引导学生,做出总结,而不是一味地保持沉默。我需要掌握好说话的分寸,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继续努力学习。
三、前置作业是很好的铺垫
在备课和平时的教学中,我意识到了前置作业的重要性。然而,有时候我的设计并不是很合理,虽然与新授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却不能很好地为新授内容做铺垫。这导致学生在课前的学习不够透彻,进而无法很好地理解和应用新授内容,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通过参加生本教育交流学习,我明白只要前置作业能够为新授内容服务、为其做铺垫,就是有效的。只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灵活运用,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应更全面
在班级教学中,小组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小组非常积极学习,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发言活跃,而且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色。这些优秀的学生能够带动其他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然而,也存在一些小组相对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合作意识。目前,对于小组的评价主要只注重发言积极的奖励,忽视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制定更加全面的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驾御课堂的能力还要努力提高
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后才知道,生本课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感觉有时候自己的能力不够,对课堂上一些偶发的事件还不能够很好的应对,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多说。在教学案例中,很多老师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也有老师对课堂的调空能力不够强,包括对发言同学语言的指导等等。但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我想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指导和评价。
本学期的生本教育实验工作将要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和数学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评课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听取领导和同事们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建议,认真、踏实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备课上课上多下功夫,多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真正成为学生实用和喜欢的课。
生本教育工作总结 2
一、点评情况:
第一节:胡艳的《简单机械》
优点:教师对知识的把握系统、到位;学生的表现比较积极,学生提问、质疑活动展现了学生良好的求知欲;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及时“插话”,说明学生讨论存在的问题,起到很好点拨效果;课堂的民主意识较强,学生的平等意识强。
优化之处:
1.理科科目要找“根”,从体验中寻求美;文科要大量阅读,从阅读中推动美;
2.物理学科逻辑性强,实验的目的是找证据,去验证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实验就是“寻根”,就是追溯其源。我们的前置作业要低入,但一定要高出(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高处行走!);
3.新授课是寻根,复习课是望根,滑轮》的根是二力平衡,所以教师在备课中一定抓住“根”,以根来设计前置作业,把新的不会的东西转化为旧的.会的知识或方法,那么学生在负担就不会过重,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就会喜欢这门课;
4.复习课要找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而不是简单的罗列知识点,用知识树的形成很好,它把零散的知识打包;
4.小组的激励互动:鼓掌等。
5.把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学生有疑难、学科的重点问题上(招标)。
第二节:王婷的《大气压强》
优点:演示、分组实验设计较好,板书工整、结构清晰。
优化之处:
1.要整体去感受教材,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计思路;
2.激活学生思维,灵活处理,结论要严谨;
3.思维要在高处,境界要高;
导学案:前置作业找形象的例子(溶液的溶解度中把例子设计为让学生自己去配比溶液,观察现象,引出认知冲突),引入物理学史,找源头,做原生态,任务要触及核心,要简单、一体化。让学生找不同的器材做不同的实验,验证相同的结论。
二、总体感受:
教师要深挖教材,要精析本节课知识在本章、本年级、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要清楚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冲突之处,清楚对应本节课知识学生已建立了什么样的知识储备,把学生新的不会的知识用合理的方式(如例子、实验、活动等)转化为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上去,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新知,从而真正做到前置作业要求的低入、高出,才能让学生站在高处行走。
教师要广泛涉猎学科知识,甚至是相关领域知识,多学习,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旁征博引;要有良好的教育机智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清晰问题的症结之处;要多思考、多反思,要把学生的问题作为自己教学任务去突破,去研究;研究学生的心理,清楚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认知水平,才能对症下药。
【生本教育工作总结 】相关文章: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05-10
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总结06-22
实习生教育实习工作总结03-14
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10-01
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荐)07-08
赫本的名言01-11
师范生教育调查报告02-21
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12-07
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