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作文集锦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任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信任的作文 篇1
小时候的村子里,全村锁头加起来,不会超过十把。门倒是结实厚重,关上,严丝合缝。门上两个大门环,其中一个门环上,拴一根红布条。逢需锁门的时候,红布条往另一个门环上一搭,就算锁上了门。锁上门,别人就不能擅自闯入。那时候,对村人来说,一根一扯即断的红布条,远比现在的防盗门结实百倍。
想一想,人与人之间,那是怎样的一种信任啊!红布条其实更像告诉别人,现在家里无人看管。然而从我出生直到我离开村子,也从未听说过谁家丢过东西。后来我将这件事说给朋友听,朋友说,因为贫穷吧?家里没什么东西,所以才不怕偷。我笑。我想他没有经历过苦日子,才会这样说。事实上,越是穷苦的日子,一点点生活资料才显得尤为珍贵。随便推开一家,扛走一袋或者半袋粮食,都可能要了一家人的性命。然而,从来没有。
所以来到城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人与人之间那种相互提防的紧张感极不习惯。为防贼人歹人,防盗门紧闭;为防受到欺骗,不与陌生人说话;为防受到伤害,不敢对朋友推心置腹;为防受到讹诈,不敢见义勇为。因少了信任,我们活得小心翼翼,苦不堪言。还有,我们去饭馆吃饭,会怀疑他们的饭菜不干净;我们去公司应聘,会怀疑他们是否只为骗取我们的报名费;我们购买打折的商品,会怀疑商品的质量有问题……
信任之所以丢失,是因为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人曾经受到过伤害。我们不想受到伤害,所以,对别人,对别人的所为,我们宁愿不信任。
我常常想,信任之所以丢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包括你我。在这个信任缺失的年代,也绝没有一个纯粹的受害者,包括你我。
前几日回老家,见到农村的变化,很是欣喜。欣喜之余,又很是伤感。我见到各种各样坚不可摧的铁门和各种各样坚不可摧的锁头,那种一根红布条就可以让别人莫入的年代,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
那天在超市门口,一个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突然交给我一只脏兮兮的断线风筝,然后命令我:帮我看一会儿!说完就跑进超市。他在超市里呆了半个多小时,我在超市门口替他看了半个多小时。那天我非常忙,但是那天,我必须也只能拿着那只也许永远不会再飞上天的风筝,直到他再一次从超市出来。
因为那天我隐约看到一根搭在门环上的红布条,因为那天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来自于陌生人的信任。因为我想,不管可不可以,就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这里重新开始吧。
当城市楼房里那户户壁垒森严的防盗门赫然在目时,作者童年里的小村庄家家门环上的红布条便成了关于信任的最温暖的`记忆。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丢失了最初的信任?是什么让我们互相提防,不敢相信他人,不再相信善意,即使活得小心翼翼、苦不堪言,也不敢卸掉防备?
有人说,是因为受过伤害;有人说,是怕惹来麻烦;也有人说是怕受到冷遇……人们趋利避害的天性使之选择了不信任他人,冷漠相待,但这样以来的结果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冷漠付出代价,因为不知道哪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成为那个不被信任、被冷漠对待却急需帮助的人!
信任,是弥足珍贵的品质,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它不仅需要信仰的滋养,更需要法律的保护。愿我们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诚信待人;愿我们的社会不再冷漠,和谐美好!
信任的作文 篇2
20xx年7月11日,我和儿子踏上了赴X之旅。中午11时40分左右,我们赶到了XX火车站候车厅。从骄阳似火的室外,到凉爽宜人的候车厅,我和儿子如释重负。虽然离发车还有两个小时,我们却不想到青岛街上转了。
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形形色色的人,大包小裹、挥汗如雨、脚步匆匆地赶往候车厅,没来由的,便萌生了一种幸福感。至少,我们可以在这份人造的清凉里,安静地等待呀!
这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个中年男子,已经与儿子搭上话了。言谈中得知,他是黑龙江人,要坐晚上的火车去丹东。看来,我们等待的时间够短了,他们,还要在这里守候七八个小时呢。
大约12点,中年男子问我们能否帮他们看一下包,他想和他的同伴出去吃个饭。我们爽快地同意了,但提醒他要在下午1点前赶到,我担心我们会在那个时候开始检票上车。
两个人走了,很快没了踪影,留下了大大小小五个行李包。儿子诧异地问我:“他们怎么不怕包丢了?”“因为他们觉得你是值得信赖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这种让陌生人信任的感觉的。你很幸运。”
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里,儿子变成了一个严阵以待的`哨兵。眼睛须臾不离开那五个行李包,有人从包前走过,碰倒了其中的一个。儿子立刻走上前,将包扶起,并把五个包重新整理一番,结结实实地堆成一个小垛。在儿子的严密保护下,五个包安安稳稳地呆着,再不曾发生丝毫偏差。
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还差10分钟就到一点了。儿子焦急地看着候车厅大门,“叔叔怎么还不来?”“可能刚吃完,正往回赶呢。”儿子却再没了先前一心一意的从容,眼睛一会儿瞟向门口,一会儿盯着候车厅硕大的电子显示屏,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叔叔怎么还不来?快一点了。”
在电子钟指向一点的时候,陌生中年男子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儿子大喜过望,“终于回来了!”我问儿子:“为什么那么盼着叔叔回来?”“我怕咱们检票了,没人看包,包会丢了。”
陌生人给予的这份信任,让儿子平添了肩上的责任。感谢这份陌生的信任,它让儿子掂出了信任的分量。
信任的作文 篇3
只有相信别人,自己才会获得力量;做真诚的自己,才能把信任交给别人。
想要获得信任,需要懂得表达善意,能够表现得正直,并服从社会规范。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真实,一定是有强大的内心。当你给人留下“真实”的'印象之后,很多人就会开始相信你。
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有两个光头魔法师,乐嘉敏锐犀利,孟非则沉稳老练。问及如何与观众建立信任关系,孟非说:“我相信只要真诚待人,别人就会认同你,在我就是对观众真诚、对节目真诚、对情感真诚、对生活真诚,真实地展示自己,与别人的信任关系自然就会产生。”
以领导力着称的李开复,同样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员工,并且鼓励员工信任他人。作为21世纪的青年导师,年轻人愿意相信李开复。他告诉记者,希望年轻人重视诚信:“‘诚实’和‘讲信用’是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
蒋方舟说,她现在对自己相信的东西越来越笃定了。
青年作家蒋方舟在年少时写过《高三,不相信传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相信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蒋方舟对记者坦言:“不能说相信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对某些东西的相信越来越坚定了。比如写作,从前觉得自己还能够尝试写作以外的很多东西,但是,当越来越多创作的'人开始做别的事情,我反而不想走类似的路,而是对自己相信的东西越来越笃定了。”只有相信,才有力量。
成为值得信任的人,愿意相信别人,同时需要相信规则——这是一个社会往好的方向运转的前提。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体系中,信任的培养,需要事无巨细的具体规则来提供保障。蒋方舟认为:“现在这种社会,你必须有诚信的机制,才能不让大家互相猜疑,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信任程度是有关系的。最大限度的去除潜规则,从制度层面去建立一个信任体系才是更行之有效的途径。”面对“中国式复杂性”,以契约精神为基石的信任,才有力量带来真正的安全与自由。
互联网正在重塑私信力。
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冲击原有的信任模式,另一方面培养个人学会相信,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当私信力蓬勃崛起,我们有机会更加懂得辨别真实,懂得如何去信。
我们信什么,该怎么信?这不应该是问题,因为相信本身不用怀疑。
信任的作文 篇4
暑假开始啦,我当然要用这段时间好好的看一看了。于是,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河北省的北戴河。
我们高高兴兴地坐上了车。经过了一夜的漫长旅程,我们终于到了北戴河。刚一进市区,我就被眼前的一番景象吸引住了。在道路的`两旁,到处都是水,有小湖、鱼塘、河流等等。一片接着一片,应接不暇。这里的环境非常好,到处都是大树和各种花草,就连垃圾桶和灯上都放着画框。因为北戴河临近大海,所以这里的夏天感觉很凉爽。
中午十一点,我们终于达到了第一个景区—沙雕大世界。刚到了那儿,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大海。啊!大海真美呀,一眼望不到边。大海为题作文300字大海为题作文300字。远远望去,就是一片蓝色。看着大海,就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我们换好了泳衣,就下水啦。
我随着浪花的飘动,一起一伏,真好玩!慢慢的,我开始调皮起来,我取下游泳圈,准备坐上去。没想到一屁股就做空了,直接掉进了海里。哇,海水太咸了,这是我钻出水后说的第一句话。没办法,我只好伸出小舌头,使劲的吹气。
不知不觉中,集合的时间到了。哎,真舍不得,大海,再见了,有机会我一定再和你亲近!
信任的作文 篇5
前几天,我们学了第七册语文书上的《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
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驱车从外地回布鲁塞尔,不小心把一辆小红车的左反光镜碰碎了,但是作者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希望车主与他联系。事隔三天,小红车的主人与作者联系,车主被作者的诚实所感动,原谅了作者。他很后悔,没有记住车主的姓名、地址、年龄、职业,但他的话深深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
是啊,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记得我爸爸每天都出去工作,没有时间陪我。有一天,我就对爸爸撒了谎,说肚子疼。爸爸就请了假来陪我。……但是后来知道了真相。大人们都批评我,说我是个不诚实的孩子。
古人说:“与人相处,第一要谦虚诚实。”强调待人以诚是立身之本。唯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都赞扬了诚实这一美好的品质。
【信任的作文】相关文章:
信任的作文11-19
[精选]信任的作文09-14
【经典】信任的作文09-16
信任的作文【经典】09-18
信任作文08-07
信任的作文[精选]09-08
【精选】信任的作文08-20
信任的作文【精选】08-26
(经典)信任的作文10-26
信任的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