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作文(常用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节日的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节日的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青年男女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节日的作文 篇2
过 年
我们家乡有两句俚语,“正月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这话乍一听有点无聊,细想起来挺有意思。这是人们对过年的一种心里念叨。过年就那么短短的几天,得好好过,过出个名堂来。
小时候好奇,总是傻不即的问老年人,谁兴下这过年?老年人有笑我的有骂我的,说我问下这啥话?年么,是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兴下的,谁说的清?我还问,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没兴年咋过?老年人就说我净问些淡球话。
过了73个年了,细想起来,年过得糊里糊涂,只是跟着感觉走。
后来知道过年是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的,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采用公历(即阳历)计年,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至于怎样过年,还是老人说的那话,“十里乡俗不同”,各地有各地的讲究。过年就是过讲究。热闹只是过年的外在形式,而祥和的内涵就很丰富了,包括过去封建迷信的东西在内,无不是讨个大吉大利。
小时候爱过年,因为“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还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哥哥弟弟放鞭炮”。一年到头了,辛苦了365天,趁过年蒸白馍犒劳一下自己,让身心舒服几天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吃年馍是有很多讲究的,好像年馍完全是为了敬神。第一锅馍蒸出来,先给先人献上;初一早上的煮馍面(饺子和面条)也要先分别给灶爷、土地爷和先人神轴献上,人才能端起碗来吃。人吃毕了,神的饭凉了,要撤走,得给神磕头。神是啥,谁也说不清,也似乎没有必要说清,就犹如我们现在的祝福一样,真的能够“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吗?敬神就是敬人的那颗虔诚的心。包括那凄厉啪啦的响炮,也赋予了一种神念。三十下午,先在门前响一串鞭炮,以示自己家开始请灶爷、敬先人了。也向神打招呼,开始过年了,求神保佑,大吉大利。敬先人的仪式特别隆重,因为那是祖宗三代之神位,神前摆了各种各样的祭器,点燃了蜡烛,满屋里顿时香火缭绕,年气升腾。谁家的日子过的像个样子,全看先人神轴前的摆设和香气升腾。正月初一早,自家门中的后人们一夥一夥的来拜祖先,香炉中的香火不断。接着四邻八舍的来,也是先给先人上香磕头。我家是小户,每年去六爷家拜先人,父亲领着我们。那年六爷家的拜客特别多,父亲对我说,你看,神轴上的先人都高兴地笑呢。我往上一瞅,啊的一声,先人的画像真好象在笑。我没有料到,第二年春节,我家也开始服侍先人了。为此,父亲艰苦了奋斗一年。春天备木料,夏天打胡基(盖房的土坯),秋季割篓苇,赶冬季在我家院子对沿盖起了服侍先人的一间厦房。我家穷,请不起画匠为先人装裱神轴,父亲就在街上请来一幅只有排位没有画像的现成的神轴。过年时,我家也香火缭绕起来了。我老记着他那句话,这才像个过年的样子。
后来逐步有了“革命化”这种说法,我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仿佛觉得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年的旧习俗在这种革命化的过程中渐渐淡化以至消失。记得生活困难那几年,春节蒸的是白苞谷面馍,锅里熬的是萝卜白菜,连人老几辈敲的那老鼓也销声匿迹了。按说对联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形式,却也不贴了。先人的神轴挂到了房梁上。可是奇怪得很,年气却未消。我记的很清楚,我们那个生产队的队长领着干部排住门儿给社员拜年,这可感动得社员不知说啥好,只有满村里的笑声。队长是社员整天见面的官儿,虽说很小,却贴着大家的'心。他们大娘大婶地叫着拜年,意味着社会的平等与和谐。那个时候社会竟那么样的稳定,人们安贫乐道,不嫌家穷,只求国安。队干部拜年之后,社员们紧随其后,一群一群地串家走户拜年,全村人的心都牵在了一起,那年真够革命化的了。记得我还写过一首小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初一虽无饺子面,照样开门迎生产!”
我当兵以后,过了好几年革命化的春节,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中国人的过年是永远打不倒的,那名目繁多的各地乡俗,只能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让年过得更热闹更有意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搬进妻所在的“陕拖厂”的家属区。头一年春节,我就见家家户户辞旧迎新般的把屋里收拾得漂漂亮亮。我当时就纳闷,干干净净就行了嘛,何必如此讲究呢?工人们说了,每年正月初一,厂领导都要来工人家拜年,谁家都想在领导面前挣个面子。再说了,领带见每个工人家庭幸福的样子,还不心说自己领导有方吗。当时有这样一幅对联 :“厂兴家兴年年兴,你笑我笑人人笑。”我是县广播站的记者,当时有种强烈的感觉,工厂给过年赋予了新形式。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篇春节专稿《工人们的正与初一》。接着我又去农村采访。一位区委书记却给我介绍他们破四旧的经验。他说农村过年还有小孩挑灯笼。我说挑灯笼有什么不好?那书记瞪着眼看我,好像在说我这个记者是咋当的,咋这水平?我见他身旁有收没来的灯笼,就拿过来一只指着说,何不在灯笼四周写上革命的新内容呢,比如抓革命,促生产。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形式吗?过年不在形式,全看我们怎样引导群众,除旧布新。图个喜庆总是没错的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腾飞,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地的年俗早已被淡化了。如今过年确实是过富裕呢过热闹呢,有着那种太平盛世的年味。吃的越来越讲究排场,穿的越来越显得张扬,玩的越来越实现时兴。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年夜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年确实好过了,却过得让人无法捉摸,不知道咋过着好,总觉得自家缺点什么。前些年,“春晚”还能留下几首流行歌曲,一些“小品”让人难忘,而这几年也不知咋了,越来越不景气。似乎整个热闹、奢华、宏大和闹着玩冲淡了春晚的内涵和主题。犹如过年一样,春晚不应当背离民族的传统的有文化内涵的这样的正而八经的主题。
节日的作文 篇3
在落叶纷飞,秋高气爽的秋天里,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比如说,举国欢腾的国庆节,合家团圆的中秋节,尊敬老师的教师节,秋天这么多节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阖家团圆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夜晚,我和爸爸妈妈在屋子里一边吃着我们各自喜欢的月饼,一边在凉台边上赏月,我们望着那夜空中,看着那一轮圆月,圆圆的月亮像一轮明月像圆圆的金色盘子,上面有一些黑色的影子,我觉得这黑色影子像玉兔和嫦娥,想到这里,我就想起来一个美丽的传说。天空中本来有十个太阳,后来一个叫后羿的人,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人们都称他为英雄。后来后羿娶啦一个妻子叫嫦娥,皇母娘娘给了他一包不死药,后羿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有一次后羿出去打猎,嫦娥被迫吃下不死药成了仙。
当我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爸爸就说,这个故事讲的.简洁,清楚。还和我们正在欣赏的月亮有关,真是太棒啦!突然我指着月亮说:“爸妈你们看月亮不见了!”可爸爸妈妈,一点儿,也不惊讶。说:“过了一会儿,月亮就会自己跑出来的。”我就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月亮会躲进云层又跑出来呢?”没想到,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月亮是个害羞的小姑娘!”我听到了爸爸妈妈的回答不经哈哈大笑!
我喜欢中秋节,更喜欢那圆圆的月亮。
节日的作文 篇4
中学生原创作文:我的节日·我的梦
今年过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是平淡无奇的,和平常一样大家穿新衣,拿零花钱,可对于我来说却是特别的,因为在这里,让我找到了我一直迷茫不定的梦想。
自中国诞生几千年以来都在追求着和长身不老,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也曾派船去秦皇岛去寻仙求药,希望自己永生不死好把自己的霸业做的长长久久。我从小就对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药最后升仙了这件事深信不疑,我也希望我有这种药,好让自己也可以着这样,虽然注定孤苦一世。
渐渐地我长大了知道了长身不老是多么可笑的事,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希望永生不死,可这种强烈的感觉一直在心底。到了三年级,我发现原来书上的东西都是人写出来,并不是凭空出来的,在书上凡是有作者的我们都知道,而且连他写过什么全都知道,什么身世背景。经历了那些事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我开始羡慕这些作者了,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但这种感觉却并不强烈,因为伴随着我们的还有那些歌星,演员。他们的号召力和普遍力都好像比这些作家强上很多,就算有些歌星死了,但他们的歌却永远的保存了起来,有些演员死了,但他们的电视剧永远在人们心中,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永生呢?
就这样我在想做歌星和演员的过程中虚度了两年,慢慢地我看的书多了,也认真了,每当看到结尾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伤心,结尾是喜的我会跟着一起笑,是悲的我会跟着一起哭,我突然发现原来当作家也不错,他们的作品会比歌和电视剧更深入人心。我就在是当歌星还是在当演员还是当作家中犹豫了一年……直到我在六年级时看了幻城
可以说是这本书给了我坚定的信念,于是更加确定了我要当作家,因为里面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感情,环境描写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种想当作家的感觉犹如泉水一般拼命地涌了上来。我也渐渐的明白了我所一直追求的永生……
而我也同样明白了作家的真谛,原来作家写的东西并不是为了让谁记住自己,而是希望大家喜欢,大家能够随着里面的事情发展顺序而有不同的情感,这便是我最大的满足,也同样是为了通过里面的人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做自己在现实里不敢做的事,不敢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把自己在现实里的愤怒都可以发泄出来,这便是我想当作家的另一种原因。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加油,为我的梦想之路加油。
【节日的作文】相关文章:
节日的作文(精选)12-21
节日的作文11-29
与节日的作文01-30
(经典)节日的作文05-20
节日的作文【经典】04-18
【经典】节日的作文05-18
节日的作文11-27
节日的作文11-17
[经典]节日作文09-02
节日的作文(经典)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