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文网>作文>周记>语文教学周记

语文教学周记

时间:2024-10-28 17:01:56 周记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周记

  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这一周内让你有什么启发呢?是时候好好地记录在周记中了。怎样写好周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周记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周记

语文教学周记 1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语文教学周记 2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我觉得要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方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希望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查漏补缺,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周记 3

  现在的中学课本已经和我们上学时有所不同了,如今实行新课标。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授受式教学尤其是它的极端现象——“满堂灌”已经没有多大市场了,取而代之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

  最近我看了倪文锦先生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范式的转型,由“授受”转向“对话”。换句话说,必须将这种师生之间的问答式教学提升为对话式教学。语文教学就是以听说读写为依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因此必须按照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提升。

  首先是师生观的转变。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学不是传递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教学也不再是指导学生去做这做那,教学是师生合作共同进行的主题探究式和问题解决式学习。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形成学习型组织。这样是学生在对话中则更充分、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表自我见解;在批判、借鉴、吸收教师及同学的`见解中推翻或强化、整合或充实、形成或重建自我见解。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教师。互联身份与互为因果的关系、教学相长的互惠式关系在对话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其次是问答形式的转变,提问行为的完善。课堂教学对话是师生或生生围绕课堂教学的主题所进行的多重互动活动。可以分为五种类别:1.师个互动2.师群互动3.个个互动4.个群互动5.群群互动。这些问答的形式改教师问学生答的单项输出模式为师生间、同学间多边互问互答方式,把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使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成为自主意愿和自我发现的积极表达者。

  最后是评价体系的改变。在授受式和问答式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从课堂中获得知识的多少,结论的正确与否。而新课改中的评价则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学生的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评价也有不同的要求。要把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方面,把整体性和综合性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

  应该说,对话式教学不是对问答式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在问答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教学的现代化、合理化。但是否能解决语文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呢?也不尽然。只有将多种教学范式综合运用,才能真正将新课改进行到底。

语文教学周记 4

  在大力提倡让课堂活跃起来的今天,在鼓励学生敢说会说的同时,在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同时,也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不少的课堂上,发现了同样的一种倾向,有时一个同学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一边还大声喊:“我来,我来……”。有时老师刚提出了作业要求,明明是一听就懂,可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对老师的提醒根本不入耳,有时老师刚纠正一个同学的错误答案,另一个同学又重复了同样的错误……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不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引起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而且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呢?

  一、教师要明确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倾听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同时,老师可向同学表白: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同学回答有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耐心”等待。

  二、要发挥示范作用。

  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

  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在其间慢慢流淌!

【语文教学周记 】相关文章:

语文周记 11-18

教学的周记04-04

语文考试周记02-25

语文周记集锦05-21

语文周记集锦11-16

有关语文周记07-09

语文周记范文11-14

周记教学反思12-21

语文的周记 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