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读后感[经典]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中访友读后感1
它静静地站在那儿,方便人们穿过河流,任人们踩过它佝偻的脊背,却无半点怨言。哪怕人们踩痛了它,它也甘之如饴,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为人们付出。
我想,此时的作者一定与桥产生了共鸣,他感受到了桥所做出的贡献,他体会到了这座桥所历经的'沧桑,山中访友读后感100字3
这座桥已在这滚滚河水中屹立了上百年,已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但它却不能放弃自己的使命。影子稍纵即逝,波光忽明忽暗,泡沫时聚时散,一切都在变化着……唯有桥,它依然保持着弓着腰的姿势,静静地屹立着,目送一个又一个人,快速从它身上走过。
山中访友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这一课,因此我很有感悟。作者把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视为自己的朋友比如说:作者看到了老桥说老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并且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几百年了,这里的人会永远记住老桥的。
作者把自己看成了一棵树,头发变成了树的树冠,胳膊变成了树的枝叶,血液变成了树的汁液,腿变成了树的枝干,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
作者还看到了他的.另外的朋友有许多许多。
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山中访友读后感3
我的感想: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叶圣陶的《荷花》,都是将自己联想成周边的景物之一。作者李汉荣描写的这段话生动形象,尤其是最后一句:“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没有任何好词的装饰,却带给人无穷的回味。作者此时此刻已沉醉在美景之中,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众棵树之中的一棵,自己成了树的`同类,成了树的朋友、知己,更体现出了作者此时是“山中访友”,而并非“山中看景”。只当一个人已经被眼前的事物完全震憾,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他便会忘记现实,作者已完全进入了“物我相融”的境界。
山中访友读后感4
“我”一大早起身,不做车,不邀游伴,自己去山中访问“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是大自然,是老桥,是湖水,是鸟儿,是露珠,大自然中哪一样不是我的'朋友呢?
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你们叽叽喳喳地在谈论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大自然,这个老朋友。多么奇妙!
【山中访友读后感】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读后感04-29
《山中访友》读后感05-01
读后感精选06-29
《简爱》读后感06-23
受戒读后感06-06
棋王读后感02-14
诗经读后感02-22
《大学》读后感03-07
呐喊读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