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文网>作文>读书心得>读书的心得

读书的心得

时间:2022-12-03 09:58:15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读书的心得(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的心得(15篇)

读书的心得1

  这是一本随手在当当上淘来的书,之前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关注,尤其是在看到几个粉墨登台的明星极力推介后,顿时觉得离自己平日的阅读方向相去甚远,但是在一个百无寂寥的午后,随手拿起,读了几章后顿时觉得难以释手,秉烛夜读,一口气读完了它。

  读罢《皮囊》,会感觉到生活的'无可奈何和内心的苍凉会扑面而来,这是一种少有的书本所能带来的气息,或许平日里我们读惯了度尽劫波后重获新生的励志文章,乍读到这本书不由得会倒吸一口冷气,而后会觉得蔡崇达所带来的不是他的矫揉造作的观点,而是生活的本真,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没有抗争,没有歇斯底里,也不存在他站在作者的角度对读者指手画脚,传授经验或者生活之道的种种。反倒是,读着读着你会不自觉的对号入座,你会默许点头,因为他的笔锋所到之处,虽似娓娓道来般讲述家庭、父母,以及身边亲友所遭遇的形态各异的人生,可你读着读着就能感觉到一种从心底泛起的悲凉,你会觉得:是啊,这就我们眼前的生活,我们努力奔波在自己以为在不断前进的路上,忍受着孤独寂寞,遭遇世间百态,人世炎凉,可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日常的生活琐碎甚至不知所以,我们越来越迷失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越来越迷失在自己脚下所走的道路中,我们甚至为自己设定了一百种成功的假象,可是这本书会让你停下脚步,会让你回望来路,可能我们的父母不再年轻,或者已经远行,也可能我们觉得再熟悉不过的人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人生际遇挥手告别,我们成长的故乡,我们儿时的玩伴都在一点点的从我们的生活里退去,我们有人买房,有人购车,有人在仕途上平步青云,有人赚的钵满盆满,可是,读罢此书,会觉得帐然若失,会觉得眼前所拥有的这一切跟身后失去的那一切来相比,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当然,这样来形容,未免有些太过悲观,但是,多少人都在生活里迷失了方向,都在舍本逐末,自欺欺人,或多或少的都有,幸免于此的寥寥无几。

  蔡崇达在父亲中风偏瘫的日子里才觉得自己从未如此之近的走近眼前这个奔波了一生,迷失了一生,追逐了一生的父亲,也真是在这段日子里,在家庭举步维艰的境况下才看清了母亲的固执和虚荣实际上是对父亲深深的眷恋和爱意,这种爱从来就没有语言,从来不需要表达。为了给父亲看病,这个乡镇出生的青年,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不断给自己加码,不断鞭策自己,终于得以在城市立足,得以谋生,并在工作后拼命努力,以期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延续父亲的生命;甚至是这个家庭都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前所未有的一致,这个过程充满心酸,生活的困顿和精神上的迷离不断地颠覆着所有的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蔡崇达得以细细品味父亲,理解母亲的执拗,以及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得失。父亲最终还是走了,没有履行许下的承诺,母亲四处问神,祈求自己的丈夫能够在另外的世界轻松。这段日子,蔡崇达翻覆咀嚼,躺在父亲生前的病榻上感受他用仅能动的右手反复磋磨儿子贴在床头的照片,反复揣摩阿太死后留给他的遗言,反复打量这个家庭在历经困顿后建起的宅院,顿时感到在命运的安排下,人生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他所期待的并不是儿子拼命赚钱延续自己的生命,他要的是陪伴,这才是他想要要的。书本的开头,阿太已经告诉每一个读者: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浑浊给拖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对这本书情有独钟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父亲也曾因为心肌梗塞,差点撂下我;第二是,我目前的生活就是在一些不确定的事物上倾注着自己的热情和心血。当然,我知道读完书,书本归书本,生活归生活,很少有人能够在读完一本书后立马跳出眼前的生活,这也根本不是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图,只是,每读一本都应该有所感悟,比如读眼前的这本,就会反复盘算究竟我们是越来越成功了还是越来越失败了,究竟是我们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再比如,你有多久没回家,多久没有问起你的父母。

  《皮囊》这本书,说它是小说或作者的自传都不是十分的准确和全面,内容没有鸡汤文一样的励志和鼓舞人心,也没有娱乐消息一样的轻松愉悦,更没有"大家"文章里的强烈的文学性,它由一个个的故事构成,而这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父亲瘫痪后全家人的挣扎与痛苦、倔强的母亲明知道房子即将要被拆除还是坚持花费"天文数字"般的金钱将其盖好、天才文展的漠然离开、厚朴的崩溃自杀等,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词语、特殊的句式,而是以讲故事的口吻,缓缓如水,一一道来。每一个故事看似简单,用心的人却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不由得陷入沉思。

  《皮囊》是一好友赠与我的。我曾经一口气读完过这本书,也曾在漫漫旅途中消磨掉不少时光,近来又第三次读完了这本书,依然感触颇深,于是,郑重推荐朋友一读此书。

读书的心得2

  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听到这句名言“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在我的脑海里,就建立起一道城门一样的墙。我就特别想了解城里城外的区别,想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一页页读下去后,我才发现这“墙”是有寓意的,并不是实物中的墙。这种“墙”的出现,可以存在方方面面。这句话可以很好的表达人的心里状态,而且非常形象,就对钱钟书这位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

  这本书主要介绍男主人公方鸿渐几段感情经历来阐释这一寓意的。当他还是单身的时候,对爱情非常向往。在爱情方面,他完全不能自拔,做任何事都愿意。心上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他都会烦恼或高兴一整天。当他和孙柔佳结婚以后,他有变得很敏感。俩人老是会为很小的事情发生争执。最后,俩人不欢而散。方鸿渐一个人在冷风中,穿着长袍漫步,看上去特别凄惨。看到这种场面,我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也促使我不断思考,总想得出点什么结论。可是,在这些方面,我真得稀里糊涂,也想不出其中的真谛。

  结合自己的经历,我感受到了这句话在自己身上也适用。我现在呆在安逸的校园里,总觉得这里太平静,根本不是真正发的生活。校园的生活太安静,太不刺激。我们在这根本体验不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事。这里只会让自己颓废,让自己没有上进心,唯一的好处就是舒服。其实,这其中的舒服真正体验起来是十分心酸的。自己能拥有这么安逸的生活,都是父母给予的。现在,他们担着家里的重担,十分的辛苦。我觉得如果自己要想承担家里的重任,必须进入社会。去体验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自己真正有一定的成长。

  社会是什么,是充满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着不同档次和不同规模的商店;有着开着不同车和不同身份的人;有着为了生活和生存拼命劳作的场景。这里有着辛酸,有着幸福,有着无耐,有着欣喜,有着迷茫,有着斗劲。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间。当然,这里的环境没有校园优美。这里的人没有校园单纯。这里的压力远没有校园强。

  我对自己现在如此安逸的生活,觉得自己太过于颓废。只要想起这一切都是父母为我承担着,我的内心更加不好受。我想进入社会,让自己独挡一面。可看到社会的压力,我觉得那时会想起校园的生活。人就是这样,一点也不安分,老想着自己没有的,而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不管你怎么想,你都不可能来到你想象的环境。为什么不珍惜当下的美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正如今年两会上提出的“中国梦”。我们不管如何规划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如何整治社会的氛气,都很不会有任何的起色,对国家也根本没有什么好处。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做本职工作。你该学习就学习,你该工作就工作,你该享受就享受。你能为国家做贡献,就切合实际的去做。你没有能力为祖国做贡献的,就安分守己,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人这一辈子就应该经历那不同的事情,那才是完整的一生。我觉得那是非常享受的人生。这是我读完《围城》以后的感受。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毁灭,包括人在内,只有人的行动和对行动的记忆是永恒的。为了我们老的时候有值得回忆的事情,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当下,并且采取行动,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永恒。

  最后,我想对自己说,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没必要惆怅,没必要伤感。只要你抓住人生的每一阶段,用心地去对待,去享受,你的人生将会是完整的。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珍惜当下,珍惜着来之不易的瞬间,一起进步,一起奋斗,一起享受!

  真的,时间就是生命,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我们千万不能浪费金钱,是不容原谅的事情。好好地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人生,对待自己的未来。你需要对爱你的人负责,为整个家庭负责,为自己负责。远方的美景正等待着你,不要放弃,特别是因为害怕或惰性的放弃,这是最不容原谅的。加油!

读书的心得3

  高尔基曾说过:我扑在书上,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也像高尔基一样爱书籍。

  我刚健的书柜上陈列这许多大大小小的书籍,基本都读过了。比如:《简爱》《老人与海》都看过了。还觉得意犹未尽,又把妈妈的书胡乱的看了一遍。

  我喜欢在网上看书。因为网上的书不尽全,还能够评价。我隔半个小时就在网上买了七八本书。这不,因为爸爸没有按时将书送回家,我任性了一次。由此可见,我十分爱书。

  我像许多文学家一样热爱书籍,还把读书视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的心得4

  暑假读了比利时作者梅特林克特写的《青鸟》以后,我认识了什么是幸福。

  伐木工人的孩子迪迪和麦迪在平安夜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

  梦中有个仙女指引他们经历了“幸福的怀念国”。在怀念国中,他们与去世的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相聚,感受到亲情的幸福。

  接着,他们经历了“恐惧的黑夜”,使他们明白,只要坚持勇敢,夜晚的黑暗并不可怕。

  接下来,去“光怪陆离的享乐宫”的经历告诉他们吃喝玩乐、贪图享受并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幸福”就在痛苦的隔壁,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痛苦的深渊。

  “午夜墓地”却揭示了世上并不存在死亡和毁灭。最后当迪迪和麦迪在妈妈地亲吻和抚爱中醒来后,已经找到了幸福的青鸟。

  与梦中仙女非常像的邻居老太太来到他家诉说着自己生病的女儿非常喜欢迪迪的鸽子。迪迪也很喜欢自己的鸽子,曾经多次拒绝邻居女孩的请求。现在,他非常高兴的把鸽子送给了久病卧床的邻居小女孩。

  鸽子就像神奇的青鸟,治好了小女孩的病。女孩高兴地抱着鸽子来到迪迪家,迪迪、麦迪和女孩感到无比的幸福、快乐。

  突然,鸽子飞走了,越飞越高。女孩哭了,迪迪满怀信心的安慰她:“我一定会抓住它的。”

  这本描写伐木工人孩子梦中寻找幸福青鸟的书,深深的感动了我。使我明白了,世上什么也不会毁灭,所以没有死亡,仅仅只有变化而已。当花儿谢了,它会献出芬芳的香味和可口的果实;丑陋的毛毛虫会变成美丽的蝴蝶。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寻找,生活中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幸福:在家里,奶奶烧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饭时,这就是亲情的幸福;在学校里,当我忘带饭卡,同学就会毫不犹豫地借我饭卡,这就是友谊的幸福;暑假里,外出玩耍时,我坐在溪边石头上,凉爽的溪水亲吻着我的脚,这就是大自然给我的幸福……

读书的心得5

  缓缓合上《艾青诗选》的最后一页,波涛汹涌的心跳慢慢平静下来,我独坐在书桌前,贪婪地感受着阳光的温度,任光芒喷洒在身上。

  艾青的诗告诉我们,光明从不廉价,她是世上最高贵、最纯洁的希望。艾青讴歌光明,也赞颂土地。既仰望天,也将根深深植在泥土之中。土地既是生养我们的父母,也是我们最殷实的依靠。即使那土地是悲哀的荒漠,也是可敬可爱的。唯有灵魂深入泥土,永不忘本,才能更好地寻找光明。

  他痛恨一切黑暗、阴谋、战争,把对光明的渴求寄托在饱受苦难的人民身上。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悲天悯人的心结使他即使眼中含着泪水,也将满腔的心绪吟成一首首光明的绝唱。

  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少不了光明,光是温暖,是爱,是希望。那些充斥着黑暗的岁月已然逝去,但黎明的光明依旧微弱晦暗。少年呵,愿你我摇曳着新时代的风铃,执住岁月的鞭,驾驭着青春的马车,去义无反顾地投入追求光明的大潮中去,去唱响那一首永恒的——光的赞歌。

读书的心得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欢乐的笑声,开心的游戏,纯洁的友谊,父母的关爱……而高尔基的童年,那悲惨的童年,却与我们截然不同。

  当我们还在抱怨自己的父母时,抱怨他们每天不住唠叨,出门时又总爱理一理我们的校服,又不忘说上一句“路上小心,红绿灯注意哦”……当我们还在苦恼每天这么多作业时,抱怨时间过得匆匆时,阿缪沙却三岁时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了外祖父家。在那儿,外祖父的残暴,连身体瘦弱的外祖母也要打,舅舅们的无情,继父的恶毒……这都对阿缪沙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颗童年孩子该有的童真的心,对他来说是不可奢求的。最终在阿缪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外祖父破产,使他走向了社会。

  世上所有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他们的童年,都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健康茁壮的成长。上帝永远是公平的,当他关闭了那扇窗,更美丽的风景自然也会迎面而来。每个孩子,都有一对翅膀,母亲的关爱,父亲的严厉,这两种爱交织在一起,是快乐而又美丽的双翼天使。而阿缪沙却不一样,只有外祖母支撑的那一片软弱而又无力的单翼。然而,现在的孩子,又有谁会好好珍惜呢?我们的童年,有父母的疼爱,与玩伴的笑声,那百玩不厌的“老鹰捉小鸡”。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又何来那么多的抱怨呢?虽然高尔基没有幸福的生活,但外祖母的疼爱与关怀,总能让他在心灵上得到安慰,让他坚强,不屈服与挑战困难的精神与信念。

  是呀,对每个人来言,童年其实是漫漫人生的开端,他们都是天真无邪的。犹如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就靠着水,空气与阳光来滋润。童年属于你,同样也属于我们。

  回想过去,再想想《童年》,我不禁掩卷叹息。我是多么的希望,像阿缪沙这样的单翼天使也能不孤单呀!

读书的心得7

  提到天才,脑海里便浮现出努力、优秀、成功这样的词语。假期中,有幸读到了《努力让我超越天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天才的另一面——人性的光辉。

  有一年,发明家爱迪生和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一夜后的劳动成果。由于要做后续实验,爱迪生便嘱咐一名刚刚来实验室的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的另一间实验室里。这名学徒一点不敢大意。他小心翼翼地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非常谨慎地一步一步朝楼上走去,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将手里的这个新鲜玩意儿滑落在地。然而,学徒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发紧张,手也跟着禁不住哆嗦起来。当他好不容易走到楼梯顶端时,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灯泡掉在地上。

  读到这里,我为爱迪生和他助手们感到烦闷,要知道电灯泡倾注了许多人心血的成果就这么被打碎了。又为这名年轻的学徒感到难受,他心里该多难受啊!不会就此被赶出实验室吧!

  可爱迪生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又做了一个灯泡。当需要再次送到目的地时,爱迪生竟然毫不犹豫又选择了学徒。

  看到爱迪生的选择,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又选择这个学徒呢?他可是把你的心血打碎过一次的人啊!你难道不怕他又一次的重复错误嘛!

  转念一想,站在学徒的角度,他的内心该多么感激爱迪生啊!

  再一次的相信,去原谅他的过错。

  再一次的机会,去弥补他的过失。

  这一个爱迪生在我的心中不再仅仅是个发明家,他更是有着洞悉人心智慧的人物,他的这种原谅不是轻飘飘,而是让那个有着过错的人内心也得到了释放。

  这一刻,我看到了天才的另一面。

  是啊,每个人都会犯错,对待他人的错误,我们应该理解与体谅。否则,会让人的内心不安,这样一来,相处就会遇到困难。

  说到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个人--刘老师。有一次我和几个人在楼梯旁扔纸球玩,被刘老师逮了个正着,本以为会被狠狠批评一顿。没想到她只是告诉我们太危险了,建议我们换到操场去玩。那一刻,我对刘老师充满了感激,也告诉自己绝不再犯。

  《努力让我超越天才》这本书,本想努力提醒自己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现在我明白了成为更优秀的人,并不仅仅是靠成绩,他们的另一面,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读书的心得8

  今年开学,教办开展了一项读书活动。庞主任为了提高教师的素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特购买《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书赠送给每所学校,让老师们学习,于是我校抓住了这一契机,利用每天下学后的一小时,认真学习这本书,并要求每位教师做好自己的读书笔记。我也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深深感受到书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要想成为魅力校长,不能不读书。教师是教人读书的人,教师不能不读书,而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校长更不能不读书,要想成为一个魅力校长,必须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校长应该有超前的意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以使我们的知识学问、素质修养、见识思想,较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适应创新的要求。

  现将我的一点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育要让学生快乐。

  田局长说:“我们要办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群众满意的教育。”怎样学生才能学得快乐呢?通过读这一本书,我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学会赞美。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赞美可使学生达到心理满足,使学生心情愉快,奋发进取,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突出还有自卑感的学生,赞美可使其扬起理想的风帆。俗话说:气可鼓不可泄。几句真心的赞美也许能创造一个奇迹,令学生鼓起学习生活的风帆。然而几句不当的批评也许会葬送一个人的前程,令人。请不要吝啬赞美,因为赞美是春风,它使人温馨和感激;请不要小看赞美,因为赞美是火种,它可以点燃心中的憧憬与希望。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更应该时刻注意,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赞美中健康成长!

  (2)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们要学会宽容,批评学生时,我们会看到孩子们难过的表情和无辜的眼神,这时,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太苛刻。“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大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小孩,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平常心”“宽容心”对待孩子的错误,并巧妙合理地把错误当作教育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改正错误,让学生在错中获得更多精彩的人生体验,在错中可以学会发现和创造。

  (3)笑,是世界上最灿烂的语言。

  一个微笑可以消除一天的工作疲劳,一个微笑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一个微笑可以是一个爱的鼓励,微笑总是充满着神奇的魔力。他可以感染身边所有的人,带给你愉悦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工作起来也特别有精神。郑杰老师为我们分析,只要我们微笑地面对学生、面对工作,一切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你做到了以上的三点,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快乐的成长。

  二、教育要让教师幸福。

  把教学工作看做一项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那作为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的心灵体验,幸福是成功后的喜悦。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长处,多看到学生的成绩。满面春风地面对学生,让明媚的阳光照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进步了,教师也就快乐,,这时你就会感到一种幸福。当你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换来健康向上的情绪状态时,你就会每天处在愉悦的氛围中,你会为学生的快乐成长而自豪,周身充盈着幸福的感觉。

  在生活中,每天有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我们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就可以成就学生,幸福的感觉就会源源不断地注入教师的心田,促使教师不断地发展自己,学会爱自己,栽培自己,让教师真正成为有实力、能力、定力、有智慧、有创造、有魅力的教师,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忙碌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家中,静静地倚在沙发上,慢慢地品读郭其俊先生《校长一生的必修课》一书,收获颇丰。其中【智慧篇】《用智慧统帅行动》和【卓越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吸引我,让我反复阅读数次。

  就像书中所说“现代学校需要智慧型校长,智慧的校长应该具有教育智慧、领导智慧和管理智慧。教育智慧是方向,规定着学校未来的面貌,而领导智慧则是校长智慧的核心之所在。校长的智慧源于自身的真善美。教育是求真、求善、求美的事业,而这份事业具体到学校,是由校长带领教师进行求真、求善、求美的活动。我们的校长要有求真的学风和品质。”

  我认为:智慧型校长更要勤于思考。古人说,智者不惑,宁静致远。习得一定知识后关键是要学会思考,而思考正是智慧形成的核心。所谓“宁静致远”,就是当一个人沉静下来认真思考的时候,他的思想才能更高更远,他的眼光和境界才能有更大的提升。所谓“智者不惑”,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才会保持清醒头脑,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智慧型校长的关键所在。

  叶校长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学校应该有一种精神:民主、人道、创造;应该有一种文化:以科学理性、美的情怀为价值;应该有一种风采:高贵高雅、磅礴大气。”因此叶校长“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的办学追求使得学校不断前进,推动着学校的现代转型。

  我校将“团结、创新、勤奋、求实”作为校训,这是学校师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根据学校体育特色打造了“曲棍球体育特色廊壁文化”,根据校本国学课的经典诵读打造学校有一文化特色“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国学廊壁文化,墙壁上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修德作为全校师生的根本要求。崇尚师德,以德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更要以培养德形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己任。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学习,我将把自己的收获融入到我今后的工作之中,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读书的心得9

  我第一次见到简爱是在我还是个女孩的时候。那时候的我,灵魂孤独、失落、忧郁,没有明确的人生理念和方向。简爱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了我的内心,引领着我迷失的人生。正因为如此,我才如此感激简爱的作者夏洛特?勃朗特。

  那时候读《简爱》根本不是普通的阅读,而是无形中成为了简爱的影子,和她一起去体验童年,忍受着缺乏人情味、真恶毒的姑姑的辱骂和恐吓,忍受着两个堂兄弟和一个堂妹无休止的欺凌和羞辱。

  然后,在一个黑暗寒冷的早晨,我一路跟着她来到了洛伍德寄宿学校。和她在一起,我遇到了海伦,我生命中最善良最温柔的朋友。伯恩斯和博学体贴的坦普尔小姐。虽然布罗克赫斯特领导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恶势力人物曾经在这里指责伤害过她,但是好朋友们的关爱和对知识的不断培育,最终让她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温柔、有尊严、会画画、爱读书的18岁女教师。

  然而,似乎世界上有缘分。随着坦普尔小姐的远嫁,简爱失去了留在洛伍德的精神力量。她知道,她必须离开这里,去一个她在书里看到的,留在心里的新世界,这个新世界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广阔,像傍晚的彩霞一样多彩。虽然那个世界有太多的未知和危险,但她带着坚强的意志和对美好爱情的幻想,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自己的路。

  于是,我和她一起乘马车一路来到罗切斯特先生的桑菲尔德府。在这里,她真正展示了爱、善良、自尊和知识。简爱独特的气质和风格,如敢于追求、坚强不屈,赢得了罗切斯特大师真挚的爱。

读书的心得10

  读了雾满拦江老师的《人心至上:杜月笙传》,感觉杜月笙此人不简单,在旧上海能得到如此地位绝非侥幸。从武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中间多少风流人物雨打风吹去,为什么杜月笙能够超越同时代的“人物”被历史定格?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想杜在抗战时的表现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如果没有抗战时杜的表现,他绝无法超越他同时代的那些拜把子兄弟们。那个动荡的大时代更是考验人性的熔炉,杜的很多老朋友在抗日关口没有坚守住,比如张啸林比如那些为日本工作的“精英人士”。国都有可能不在了,那些民族大义还有必要坚持吗?最想依靠的政府背叛了自己,那么还有必要那么固执吗?那么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杜为什么能够坚守底线?这是一个“国”的底线。

读书的心得11

  同学们,我今天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为什么我们读”,首先,请仔细思考,你怎么看?

  在我的理解中,学生读书无非以下四个:

  一个是阅读和阅读,没有明显的目的。

  二是进入一个好大学。

  三是“修身养性”古人说。

  四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心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资产。

  在四种人,第一个是穷人,因为他(她)没有理想,没有目标,“不是我想阅读,它是父母强迫我学习”,不像所反映的理想人选,喜欢,她将会枯竭之前,生命之泉,留在这个世界仅仅是一堆行尸走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你想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承诺,在青年,没有理想的生活,这是最可怕的。

  我们必须相信:失败是由于今天明天不努力工作。

  我们想要相信今天的努力明天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收获。

  第二种人目标明确,我的父母花费大量的金钱在一个测试是一个好大学,混合好的职业在未来,这种个人销售打得很好,很现实,古人说“有自己的.黄金房间在书中,这本书有自己的宝”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这样的人,作为一个短期的目标,应该是正确的。

  第三种阅读是“修身养性”。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充满了想象力,数学使人周密准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总之,阅读可以培养性格。

  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更广泛,人本身是接近完美的。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的天空。

  儒家思想在中国生活目标三个层次:7个字“修身,扁平的世界”,所谓的“培养个人素质,修身是做一个优秀的社会成员,“条件”是指管理家庭,甚至家庭,“平坦的世界”意味着如果你可以修复”,和具有良好的家庭”,然后把你的才能治理社会,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修身是儒家的“为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标准。

读书的心得12

  在简爱这本书里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的感情故事深深感染了我,简.爱对于追求幸福、平等、自由的信念和她的感情观也对我影响颇深。

  这本书里简爱对感情的态度,令我在还未实践时,对感情有了教科书似的理解。首先感情应当建立在两个人精神是平等的基础上,不能因为财富,地位,外貌而决定,仅有这样最终才能收获幸福。在现实生活中,因为金钱、地位等原因产生的婚姻和虚假的感情有很多,但最终没能破碎的极少。以物质为基础的感情是不可靠的,物质不断在变化,人的欲望也不断在增加,唯有真心相爱才能走到最终。其次在感情中我们不能要求对方付出怎样的感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有付出的爱都应当是自愿的,如果恰好对方也爱你,就加倍的给对方你的爱。此刻有很多人因为自我喜欢的人不喜欢自我而使尽各种手段强迫对方跟自我在一齐或是发现对方没有想象中那么爱自我就不断逼问。这种做法是没有意义的,最终同样会走向终结。在这本书里,简爱说过“你没有欠我的,也并没有对我负有职责,我们是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当我们已经拥有感情时,我们不能因为自卑或者大家的偏见而放弃。简爱就并没有因为自我的仆人地位而放弃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感情,反而鼓起勇气与罗切斯特在一齐,最终获得了幸福。

  感情有时也会带给我们失望和遗憾,失望是因为对感情的期望太高,遗憾是因为还有想要追求的境界,这是一种幸福,不要因为幸福的失望和遗憾而对感情丧失信心,要坚定的守住自我的感情。

  感情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还没有来时不要心急,真的到来了就必须要紧紧握住。简爱的感情不因任何物质只是因为爱,这种精神是高尚的,令人羡慕的。

读书的心得13

  北平、战乱、压迫、人力车夫、祥子,还有命运、抗争、梦想和泡沫,读完《骆驼祥子》后这些场景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所有的词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坎坷又充满京味儿的故事,让我读后心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从农村来城市打工的祥子的故事,祥子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他的理想是买车,一辆普普通通但属于自己的车。他的梦想实现了,虽然这个梦想让他苦干了三年。他非常珍惜这有车族的日子,不畏寒冬酷暑,日晒雨淋,为了梦想穿梭在北平的大街小巷。所以,人有梦想才会有取之不竭的力量。现在的北京有多少个像祥子一样的北漂?为了梦想背井离乡、挥洒汗水,努力飞奔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可好景不长,抗战时期,北平一团乱,祥子一不小心就被命运闪了一下腰,他被宪兵抓壮丁了,他全部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但他很快从军营中脱离出来,贱卖了宪兵的三头骆驼,租了一辆车又开始拼命拉车、攒钱,准备凑够了钱再买新车,可幸运女神看不见这个臭拉车的,他再一次被命运戏耍了。干包月时,祥子呕心沥血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了,他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第三次拥有自己的车是与虎妞结婚后,磨破嘴皮说动虎妞买了一辆车。可命运像魔鬼一样对祥子纠缠不休。虎妞难产死了,为了给虎妞安葬,祥子被迫卖了车。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祥子堕落了,变得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他厌恶拉车,厌恶劳动,被那个社会逼得不想站起来了!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我觉得当自己遇到难关时,就是上天给自己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如果你放弃了,你将一落千丈,甚至是“失去自己”成为“野兽”。但是,只要你在危急时刻坚强,那你将会收获老天给你留下的巨大财富。哈哈,如果这话被祥子老大爷听到了,一个世纪以后的毛头小子在这儿对他评头论足,会不会气得跳起来找我吵一架呢?

读书的心得14

  一向很想了解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但一向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此刻最终有机会拜读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巨人三传》中的《贝多芬传》,从中不仅仅看到了贝多芬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历程,同时看到了这位艺术大师伟大的心灵。

  首先真的要感激罗兰大师为我们创造了这部享誉文坛的巨作,他用生动而又通俗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材料向人们道出:任何伟人的天才必定要经过一个与同他对立的社会激烈斗争的过程,才能完全展现他们的天才,完成他们的创作。欣赏《贝多芬传》时,与其把它当作是一部人物传记,不如把它当成是文学作品来欣赏,因为它既有很多翔实的史料,又有通俗生动的文学语言,既有传记的真实性,又有文学作品的审美观。

  罗兰的《贝多芬传》在揭示贝多芬应对各种困难——感情的破灭、贫困的侵扰、致命的耳聋——但在精神上依旧坚贞不屈,并且最终在欢乐的凯歌中完成了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乐章,从中投射出了罗兰对伟人强烈的敬仰之情。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是抒情贯穿始终。贝多芬是一个音乐伟人,于是罗兰在诠释他的人生时,又犹如诠释他的交响乐一般,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在欣赏这篇传记时觉得它也像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激昂的原因吧。这篇作品的抒情格调,就犹如贝多芬的交响乐一样抑扬顿挫,其中,罗兰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满怀活力的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中充满欢乐的情调描绘出来,并且将这种格调贯穿了全篇作品,于是《贝多芬传》自然而然地也成了一部激昂的交响曲。

  虽然《贝多芬传》充斥了抒情的格调,但在谋局布篇上,罗兰还是忠于传记的写法,以贝多芬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展现主人公的顽强意志。首先,罗兰用了一大段的文字来刻画贝多芬的肖像,让读者对贝多芬的形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仿佛贝多芬那充满忧郁的双眼就在我们的眼前。在有了第一观感的时候,罗兰带领我们走进了贝多芬的生活,霎时间,贝多芬的喜怒哀乐又让读者与其同喜同悲,仿佛我们是在身临其境地陪伴贝多芬走过他的人生。那里最值得一说的是罗兰对贝多芬之死的描述,如果要说贝多芬的一生是坎坷的,那么他的死是平静而震撼人心的。原文中有这么一段描述,让我感觉内心波澜壮阔。罗兰把他的一生比作一天——一个有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是一阵复一阵的狂风,黄昏将近,雷雨也随著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著闪电,夹带著大风雨。之后有了一个大转变:“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重还给了我们。”这是罗兰笔下的贝多芬的震撼人心的死,让我们既感受到了伟人死前的悲壮,也将伟人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这种写作手法就好象是电影中常用到的“蒙太奇”,不断变换镜头,罗兰最终引领读者从狂风骤雨中走出来,回到晴朗的白天,我想,他是要告诉我们:贝多芬的一生虽然历尽风雨黑暗,但他给后人留下的,永远是明朗的白天!

  以上就是我对《贝多芬传》印象最深刻的两点。《贝多芬传》的立意也是很高的,以我的理解,罗兰选取贝多芬作为他的写作对象,主旨是在于歌颂克服困难和战胜痛苦的精神。罗兰崇敬贝多芬,崇敬贝多芬的英雄主义,所以英雄主义精神贯穿整部作品。

  真可谓是英雄眼中看英雄。经过这部作品,我既看到了英雄文学大师罗曼。罗兰的光辉,又看到了英雄音乐家贝多芬的才华。在文学史和音乐史上,他们都各有一席之地,发挥著自我的光和热,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和乐章,所以,在我的眼中,他们都是我们值得尊敬的英雄!向我心中的英雄致敬!向我心中的英雄学习!

读书的心得15

  因为下个学期我们就要开展古代汉语的学习了,而史记作为古代汉语著作的典范,尤为值得我们去阅读。《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在初高中时期时都接触了《史记》的内容,比如《项羽本纪》以及《陈涉世家》这两篇文章。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老师都特意强调过本纪记载的是帝王,世家记载王侯将相。《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都是乡野村夫,没有文化,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他们之所以反抗只是因为在赶赴服徭役时因大雨延期迟到,而秦律严苛,凡是延期都会被杀,因此陈胜吴广在半路上决定要反抗,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吁与倡议。利用鱼腹中的纸条大楚兴,陈胜王,助公子扶苏为王来开展起义。可以说,陈胜吴广的起义拉开了反抗暴秦的统治序幕。因此虽然陈胜并不是王侯将相,也将他记录于世家这一部分,正是因为他的贡献。因此是可以理解的。

  项羽兵败,自刎乌江。可以说是一个失败者,即使却被记录在《史记》中,也应当记录在世家中,但是太史公司马迁却将项羽记录在本纪中。可以说项羽被破例记录在本纪中,是由于太史公的个人情感问题。太史公认为西楚霸王项羽虽然兵败如山倒,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却不能磨灭项羽是个英雄的事实。

  所以说《史记》这本书的意义不仅是为我们这些后人记录下那段历史。让我们后人能够以史为鉴,少走弯路。可以让我们与过去的先贤对话,较为直面客观的了解他们的人生。同时,《史记》中出了许多成语,歇后语。例如,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便是出自秦始皇本纪中赵高的话。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并且可以让我们增长阅历,丰富知识。

  《史记》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吸引力便是太史公第一次把历史人物以纪传体的形式展现给大众。可以较为直观且客观的给读者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比如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项羽本纪》。第一次接触到项羽本纪是在语文课本上,但是是节选。因此如果想要有自己的想法,便需要看看《史记》这样可以直接了解,不是从百度上随意找的,真实性并没有保障。同时,现在各种各样的历史剧会曲解一些历史人物来满足剧情的推进,这在看剧的范畴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历史的严谨度上就会有影响。

【读书的心得(15篇)】相关文章:

读书心得09-26

孟子读书心得12-02

书籍的读书心得12-01

红与黑读书心得11-27

优秀读书心得11-26

家读书心得11-24

水浒的读书心得11-20

班级读书心得11-17

个人读书心得11-14

目送读书心得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