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
近期,央视连续播出五集大型纪录片《大国建造》(第二季)。影片用唯美的画面、超炫的镜头、独到的视角、诗意的语言,震撼呈现了一个个超级工程,对于一个工程人,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尤其是第五集《聚能追光》,所展现的项目全是中国能建近年来承建的大型能源工程,彰显了能建之“新”、能建之“奇”、能建之“特”。
“新”,就是创新、新颖,前所未有。每集片头都有一个海上风机的特炫镜头,那是神泉二海上风电EPC总承包的现场,是中国迄今为止量产化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海上风电在中国发展仅十余年,中国能建始终紧跟国际能源发展最前沿,建设了一大批项目。片中引用一个风机厂家人员所说“没有想到过海上风电发展的那么快,一开始我们研发11兆瓦的,我们认为这个是王炸,就当它真的批量交付的时候,发现它并不是王炸了。”这就是海上风电,如风一样的发展速度。实际上,海上风电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都在不断刷新追风纪录,中国能建在这个产业链规划、设计、建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次升级,对设计、施工都是全新的挑战。还有储能技术也是近些年日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在我们的传统意识当中,电是特殊的产品,因为它不能储存。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迫在眉睫,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并加速发展。第2集介绍的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第3集展示的乌兰察布风光储一体化项目的中国首个储能配置达到千兆瓦时的储能场站就是两种储能形式,前者是物理储能,后者是电化学储能,而这些新兴工程都是中国能建的杰作。
“奇”,就是惊奇、奇观,叹为观止。说起中国水电建设,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万里长江第一坝”的葛洲坝和“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每一座大坝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而这都是中国能建人的匠心之作。今天的'中国能建人又奋战在金沙江上游的乌东德、白鹤滩。第5集用了大量的镜头讲述了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乌东德水电站的大坝是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双曲拱坝,采用了智能灌浆、智能通水等创新技术,解决温差变化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世界性难题,造就真正的无缝大坝。白鹤滩水电站装有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施工难度、安装精度都超乎想象,重达8000吨的单台机组轴承摆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部件震动控制在0.03毫米!中国能建人又在世界水电史上创造了新的奇迹。
“特”,就是独特、特别,人无我有。第1集中有这样一段介绍,柴达木盆地钻井开采4000米以下的2米厚的页岩油,固井水泥的质量关乎数以亿计的资金投入,而这个水泥竟来自千里之外的湖南石门,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在这里根据每口井的深度、温度、压力、环境等进行调配调试,定制一井一方的专属水泥配方,没想到水泥这个最常见的东西还能做出这么大学问,这个特种水泥生产基地就是中国能建的。在第2集中,广东开平地下700米建设中科院中微子深地实验室,要求水泥一百年不变形,强度不衰减,不能有裂缝,而这也只有用湖南石门中国能建生产的特种水泥,这颠覆我对水泥的认知。人无我有,这就是中国能建的过人之处。
能建之“新”、能建之“奇”、能建之“特”,其背后是能建之“情”——情怀,那是13万能建人怀揣国之大者的情怀、立志产业报国的情怀、踏实为民造福的情怀。第5集用了很长一段镜头拍摄了在乌东德电站工地上一个“葛二代”和一个“葛三代”的对话,“一个大坝一干就是十几年,一家祖孙三代都是建大坝”,这是能建人情怀的朴实;在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夜晚,青藏联网工程勘测设计工程师在帐篷外吃着泡面,仰望星空,“天上的星星亿万颗,就像我们人一样,芸芸众生中都不起眼,各个专业聚在一起,才能把一条线路建起来,电网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能建人情怀的浪漫;在西藏阿里雪山之下,中国能建西南院的工程师望着自己设计的迄今海拔最高的500千伏输电线路,指着仿藏羚羊设计的羊角铁塔,亲切地说“我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白绒山羊塔和岗巴羊塔,就是我在阿里的丫丫和果果。”这是能建人情怀的幽默。
正如纪录片片尾曲《青山看见》中所唱:一竖两点,情字浮现,赤子的心,青山看见。
我是能建人,我为大国建造有我能建而骄傲。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2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建造大国。在对比赛场地要求非常高的竞技项目中,华中公司参建的国家高山滑雪项目,是中国唯一一例符合国际竞赛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而在比赛后冰雪融化的水资源也会在雪道之间预先搭建的完整的回收系统中进行回收重复利用,充分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比赛结束后赛道区域植被又进行了重建,且复活率达到70%。这也展现了我们植被重建技术,雪山依旧可以变成青山,实现了生态复绿。而在这复杂错乱的山体中,完成这项超级工程,离不开中交人辛勤的付出以及日夜的坚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名员工的辛勤付出,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我,发扬“自强奋进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3
刚刚观看完纪录片《大国建造》,到现在心情也不能平复,很是激动。整体纪录片给我的视觉震撼和精神激励一波接着一波,让我为生在中国生在这个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党的领导下,祖国蓬勃发展,一个个新地标的.崛起标志着我们祖国的成长,这背后也离不开一位位工匠的敬业奉献、精益求精。
从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的奇迹,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祖国的日益发展,这是一种激励,我相信祖国会越来越好,我也会在我自身岗位上不断努力,尽职尽责,发挥自己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党的事业蒸蒸日上。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4
《大国建造》从极限挑战、栋梁之材、锤炼成器、稳如磐石、律动和合、匠心巧思六个层次,全面展现中国建设者所拥有的先进建造技术、坚韧不拔的勇气和信念,让我为之震惊、为之叹服,更为之点赞!该纪录片讲述了全国各地多个代表性新地标建设过程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瘦身”的过程,工程师与研发人员经历无数个昼夜研制出适用于南京长江大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成功的背后蕴藏着他们的智慧与坚持,体现出了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影片给我的`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中建集团的一员,工作中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精益求精态度,打磨每一个细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和决心,做好手中的每一项工作,以高度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用热情和智慧为推动公司改革发展不懈努力。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5
纪录片展现了建筑美学中的文明之潮、科技之光,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成就,并透过建设者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彰显当代中国的综合实力和文化自信。其中中建集团承建的成都绿地“468”项目,建成高度468米,超过现有成都第一高楼339米的电视塔。楼顶上的巨大装置,就是高度的生长点,标志着成都开始创造西部第一高。
中建集团杰出的劳动者,超高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无形中为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塑造一个工匠领袖的形象。这样的工匠精神,亦是一种职业精神,我们会将这样的精神继承并传承下去,坚守工作岗位,为下一个传奇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6
通过观看该纪录片,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作为一名建造者要时刻注重学习与创新,纪录片中的建筑物,没有一个不是建造者们反复学习和创新的结果,同时也证明了学习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永动力。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必须要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否则,难免会坠入邯郸学步的'误区。
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自己也要注重加强技术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调整思路,不可过于依赖以往施工方式,寻找施工新做法以保证项目更加保质保量推进。要勇于否定以往经验与方法,深入挖掘项目技术难题等一系列问题,以保工作更加扎实。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7
怀着平静而自豪的心情观看了《大国建造》纪录片,纪录片里像放电影一样把建造阳宝山特大桥时的片段记录下来我的内心一片激动和紧张。
回想去年吊装第一片钢桁梁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确实紧张和不易,由于是第一次两点起吊,虽然经过了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未知的风险还是会有,我们要做的就是攻坚克难,要有不怕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和能力。
另外,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我们的团队关键时刻齐心协力,一个都不掉链子!这种团队精神一直让我心存感动,这就是我们最可敬的建桥人。能修建规模如此大的桥梁工程,我从内心深处更感激二公局为我们争取到这些施工项目,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不断进步成长。我身为二公局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衷心祝二公局的明天更加辉煌耀眼,如日中天!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8
观看《大国建造》让我沉浸式的体验到科技的力量,建筑的宏伟,结构的精妙,我深感振奋与自豪,我内心不禁感叹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从一点一滴的千辛万苦中得来,因为有着千千万万的'中国建设者同胞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着一个共同的光明方向努力,这样的景象是欣欣向荣的,这样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地标建设,但是作为中建这千千万万建设者的一份子,我从内心油然升起一股力量,是一种集体的力量,一种团队的力量,仿佛注入自己的血液之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我将带着自己的小梦想和中国梦一同进步,一同前进,前进,前进!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9
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反映伟大的时代。我国是世界建造大国,一批超级工程在铁路、公路、航运、建筑、桥梁、隧道等领域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
中国建筑为实现更加美好人居环境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用“中国建造”体现大国担当。纪录片《大国建造》从极限挑战、栋梁之材、锤炼成器、稳如磐石、律动和合、匠心巧思6个角度全方位解析中国建筑的魅力所在,向我们展示了一流建筑背后的中建智慧与科学奥秘。从海拔3700米高的西藏到东南沿海的'深圳,一座座超级工程拔地而起,筑起中国建筑的一个个建造奇迹,这些超凡建筑的中建匠心,让我们不禁感叹,中国当值无愧的“基建狂魔”称号。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的建筑方式,正不断改变着世界,作为中建人,我们要用真正的大国建造力量筑造世界一流的“中国建造”品牌。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0
《大国建造》以中国建造为窗口,展现当代中国面貌,用伟大工程反映伟大时代。观看时,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属于中国的骄傲与自豪油然而生,不免感叹国家的力量与能力之强大。第一集中展示了“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的修建过程,“陆地预制“和”海上拼装“是建筑技术的革新,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海洋污染。身处于商砼行业,很难不注意到这个成功项目的细节——混凝土桥墩。
作为中建青年,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行业的'技术发展和身负的责任,激励我们做行业里的螺丝钉,艰苦奋斗,贡献青春力量。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1
纪录片《大国建造》记录和见证了建设者如何力挽狂澜,通过现代建设发展力量,建造出不同的'新地标。
华丽高速金沙江大桥、贵黄高速杨宝山特大桥、周岱大桥,每个地标建设背后都有着建设者勇于创新、挑战极限的精神。新时代的建设者攻坚克难,建成大国重器,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堪称新的世界奇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百年梦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向甘于奉献和不断奋斗的大国工匠学习和致敬!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大型纪录片《大国建造》第二季强势推出。这部通过纪录中国重大工程项目关键性施工节点的作品,以其崇高立意、独特视角、优美笔触记录了当前中国部分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艺术性地展现出中国工程建设者的精神风貌,生动地见证了新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本质地诠释出中国社会的发展经验和人民群众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的精气神。
首先,《大国建造》第二季紧扣时代发展脉络,将镜头对准当前正在积极推进的重大工程项目,聚焦施工难题的中国解决方案,形成本片讴歌时代、讴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赞歌式主题与风格。从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的厦门新会展中心超过18万吨钢结构,纵横而成的超大型闽南大厝置顶工程,到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被设计成河流曲线的S形不规则非对称性斜拉索桥建设;从黄河上游玛尔挡水电站上水库、下水库形成的“巨型充电宝”到深圳地下城市智慧管廊项目;从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解决新疆阿克苏春季灌溉,到广西柳州为混凝土做“CT”扫描为混凝土注入“温情”;从世界排名第七位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无缝大坝浇筑,到白鹤滩水电站最后10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到北京古运河畔的“绿心之眼”……作品全面聚焦中国建造,体现中国创造,展现中国成就。如果站在全球视域的角度,这些有关中国的发展故事,本质地回答了这样一个历史性追问:中国当代的发展成就是如何实现的,它离不开这样四个主题词:勤劳、智慧、勇敢、创造。站在国内的传播角度,本片所讲述的故事又似乎是身边人的普通故事,受众可以从中体会属于这个时代的普通劳动者的自豪与喜悦。从谭培伟蜘蛛人的作业面,到阿克苏做手抓饭的阿布力孜夫妇;从厦门新会展中心项目建设负责人孙德畅,到广州南沙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项目经理张美飞……这些建设者们从事着不同的专业岗位,但他们有着时代所注入的共性:敬业与专业。这成为中国工程建造乃至时代发展进步的.职业伦理特征。
第二,本片的电视叙事结构,展现出视听艺术语言的特有魅力。镜头的两极叙事总是那么富有张力:工程的地理地质风貌的全景展现与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困难形成的因果关系制造出强烈的悬念;而工程师与施工人员工程处置现场的特写镜头渲染出任务的艰巨、工作的难度以及处置的专业、艰辛。上述两条叙事线索在片中形成十字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就像一个个游动的坐标,时刻标定着工程进度与施工人员的关系。这使得节目既有时代、地理的宏观感受,又注重施工人员劳作的专业细节展示。这使得《大国建造》第二季各集节目内容形成勾连,叙事风格保持一致。应当强调的是,这样的十字交叉的叙事结构,辅助以同期声的恰当运用不仅仅是本片成功经验,它还体现出当前国际视听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三,本片的解说词值得称道,它鲜明地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要素,甚至不惜浓墨重彩地导入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在国际纪录片创作领域,通常会将解说词的分量尽量压低。这是因为部分创作者认为人类言语解说的过渡介入,会削弱纪录片纪录生活的客观性。在我国纪录片创作领域,这样的思潮源于20世纪九十年代,那时有的创作者甚至提出纪录片应当采取“零度情感”模式,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客观纪录属性。这似乎成为了纪录片创作的基本法则。但是,反复观摩《大国建造》第二季,你不得不为其张扬、华美而又恰如其分的解说词所折服。对于具有宣传属性的纪录片,其解说词理直而气壮地将汉语言中最美丽的辞藻奉献给当代的劳动者、时代的创造者,奉献给时代的伟大工程是如此的恰当。在本片第一季的序曲部分,解说词云:“日月为眸 江山为脉,建造一如笔墨落笔万物山河。鱼群游过百川,灯火如海。马匹踏遍千山,如浪蜿蜒。飞鸟掠过万家的屋檐,也飞入时光的桑田。沧海一愿,大国的建造像纵横的歌赋 ,拨动亿万根心弦。”节目画卷正是从这样的诗情画意中展开。在各集主题故事叙事过程中,创作者更是毫不吝惜笔墨,浓笔重彩直抒胸臆。写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燕尾归脊寓意远方的游子总会在春天归来。”“江苏淮安,张开羽翼。仿佛500年前吴承恩在这里写下的《西游记》未完待续。”写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一部分,百年一沙,绽放出一朵未来之花。”写南京钢铁号高炉十九冶项目“高炉经过大地,它的足迹就是它的诗行。这是全球首例高炉带基础整体推移的奇迹。在人类探索火星的时代,一代代建设者,在时光的熔炉,度过火星四射的年代,以光阴铸就光芒,创造了令人仰望的高度。一如两代高炉之间,心的传承,悄然无声,大地震动。”创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广泛吸收祖国文化的养分,运用汉语言丰富美妙的修辞,毫不掩饰地赞颂这一项项伟大的工程和辛勤的劳动者。它不仅仅没有伤害纪录片客观纪录的真实属性,更体现出磊落的创作态度、情感的真实和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本质真实。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3
作为一个建筑类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观看纪录片之后感到无比自豪。
全部六集节目的主题极限挑战、栋梁之才、锤炼成器、稳如磐石、律动和合、匠心巧思,不仅仅是展现这些建筑的各自特点,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建筑行业人员的工作精神体现。中国梦是每一个个体的梦想的集合,我们建筑行业从人员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和不畏艰险的'担当使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付出自己的心血,为拔地而起的一幢幢大楼、一条条马路和一座座桥梁负责,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从而为国家的梦想汇聚力量。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4
我是中国十七冶集团兰州G30项目一分部技术质量部负责人。看完了最近央视纪录片《大国建造》之后,我心中感触颇多。纪录片中的大多数场景作为现场管理人员我真的感同身受,联想到我现在所施工的'G30连霍高速,连霍高速公路清水驿至忠和段是甘肃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兰州市绕城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总里程67.226公里。其中一分部标段全长20.16公里,连霍高速兰州清忠段属于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高墩多、不良地质多。而一分部标段内含有中、大桥共39座,建设难度可见一斑。因为是不良地质,所以对混凝土的要求特别高,兰州气温白天高,夜晚低,温差影响也特别大,为了保证浇筑出高质量的混凝土,我带着实验室日夜守在拌合站进行混凝土的调试,比对各个参数,终于调试出高质量的混凝土,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工程绝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看到我们十七冶集团建设的兰州奥体项目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绩,作为十七冶一份子的我更是坚定了决心和信心,两超越、当排头,创国优,攻坚克难应对挑战,精益求精打造世界一流工程。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15
近年来,中国诞生了一批“超级工程”“大国建造”,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这些“大国建造”的背后,蕴含着大量自主研发的新科技,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汗水。近期聚焦“建筑工程奇迹”的纪录片《大国建造2》开播,该片探秘“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背后的奇迹,用震撼的视觉奇观揭秘新地标的建造过程,讲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故事。
作为工业题材纪录片的代表之作,《大国建造》第一季甫一播出,便创造收视热潮,全网播放总量破1亿次,收获全球1.06亿观众的火热关注,实现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大国建造2》延续了第一季的拍摄风格,采用4K超高清拍摄,运用航拍、高速摄影、水下摄影、穿越机拍摄等技术手段,呈现出一座座超级工程的宏伟和结构之精妙。
大国建造,像昂扬的歌赋,拨动亿万根心弦。《大国建造2》以波澜壮阔且颇具温度的叙述方式,将40个中国新地标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从地下廊道到高山草原,从摩天大楼到跨江大桥,从绿色低碳到科技创新……大国建造因时而动,因地制宜,敬畏自然,却不畏艰难,节目摄制团队跨越10万公里,震撼呈现着“中国建造”的澎湃脉动。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大国建造2》全景式立体展现中国建造现代化转型成果,展示着中国速度、中国密度、中国精度等非凡维度。在案例的选取上,节目聚焦建造工程的新、奇、特,选取了主题公园、冬奥场馆、会展中心、中微子实验站等特殊建筑,利用这些特殊建筑背后的建造智慧彰显着创新和匠心。
大国建造分秒必争。厦门新会展中心,吸收闽南大厝之精髓,借鉴燕尾曲脊之神韵。施工现场台风逼近,燕尾脊展翅滑移,上演着与时间的激烈赛跑。46米高空,经过两小时的紧急滑移,近百吨的燕尾脊完全置顶,襁褓之中的厦门超大型闽南大厝经受住了自然的考验。
大国建造精益求精。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沿河道设计成一个曼妙的S型,大桥通过112根钢索和桥身相连,为通过300吨荷载测试,桥身、钢索、主塔必须完全达标。1000多名建设者久久为功,大桥顺利通过测试。大国建造举重若轻。浙江湖州南浔古镇的太阳酒店,寓意了“旭日东升、水绕新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体建筑,工程师们精心测算,反复校正,最终完成了重达116吨,全球跨度最大的球体网壳结构提升的非凡壮举。
大国建造刚柔并济。广州南沙正绽放一朵“木棉花”,工程师们用大跨度异型超限钢结构来打造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的骨架。10万件规格不同的钢结构高空拼接,争论,计算,较真,联结……这是力与美的较量,也是对工程技术的极大考验。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反映伟大的时代。大国工程上天入地、跨山越海,不仅惠泽一域一地,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高质量的生活持续助力。揭秘鲜为人知的建造故事礼赞大国建造中的不凡匠心《大国建造2》凭借极致的视听体验,生动展示了众多标志性工程,书写了无数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筑就的建造强国梦,从不同维度见证了中国从“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的转变,用无比震撼的视听语言向世界传递出“大国建造”的实力与自信。
该片借助建设者的视角生动展现出平凡如他们,如何在坚守奉献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对前所未有的'施工作业难题,创造出令人惊叹不已的“世界之最”。比如为保护母亲河和二级饮用水源地,必须按照环保要求,修建一座没有任何桥墩支撑的跨黄河大桥;如何将工业处理设施隐藏于美丽的公园之中;以及如何实现传统能源的绿色革新,建造出最高效、清洁的燃煤电厂等。
《大国建造2》用鲜活真实的记录,致敬数以亿计的建设者,让大国工匠精神在冰冷的钢筋水泥间熠熠生辉。第一集《因势赋形》讲述了能建人与天地连心,用大国建造落笔千里江山的故事。广州南沙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作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一部分,南沙要向世界绽放出一朵未来之花。为了一朵花的轻盈绽放,建设者不敢怠慢。在20xx年国际金融论坛成立时,这项工程的建设者大部分还是少年。二十年光阴白驹过隙,眼下他们正用10万件规格不同的钢结构,完成高空极限拼接,以盛开的花瓣呼应无悔的青春。
【大国建造纪录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国工匠》观后感11-08
大国工匠观后感03-02
大国工匠观后感15篇03-21
大国工匠观后感14篇06-21
《大国工匠》观后感15篇11-10
《大国崛起》观后感6篇06-15
纪录片《西南联大》观后感11-23
观《大国工匠》有感09-23
农村建造房屋申请书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