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文网>作文>节日作文>节日的作文

节日的作文

时间:2024-12-06 16:39:41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必备】实用的节日的作文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节日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实用的节日的作文10篇

节日的作文 篇1

 那也就是个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早上,我匆匆的起了床,梳洗了一下,妈妈便叫我过去吃饭。我飞速的去我房间拿来了手机,慢悠悠的走过去,妈妈朝我吼了一句:"还玩呢!快过来吃饭。"就在妈妈吼完的一刹那,我看到了手机QQ登陆的主页面。

  今天是重阳节。

  "什么!今天竟然是重阳节!"我不可思议的叫了出来。"今天就是重阳节啊"妈妈一边说一边揪我去吃饭。是啊,在都市这么忙碌的生活,那么紧张的学习,谁又会记得这个节日。我坐下一边吃饭一边问妈妈:"你给我姥爷打电话问候了吗?""打什么打,你姥爷也不知道今天什么节日。"顿时就感觉一阵心酸,我们都以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不需要我们的一个电话,不会想念我们。

  可是怎么会呢?也许他们就正盼着那唯一一次电话,那熟悉的声音,或许还有脸颊上的两行热泪。他们在孤独中一次次煎熬,也许等的只不过是一次归来,甚至是无形的祝福、问候,他们也会心酸不是吗?

  想到这里我又怎能吃的下饭,渐渐模糊的眼睛也没有看清楚挂钟上的时间,我想,给我姥爷和奶奶打个电话吧。"我去打个电话。""都几点了还打电话,上学晚……"没有听完妈妈的话便奔到我那间拿起手机。

  先是奶奶的,拿起手机按下几个不熟的号码,一次次确认,"0535,1***9。应该是这个吧!"电话通了,但那头却只是单调的滴滴声,终于,一个女声冲去耳朵。"喂,你好,你是?"听到久违的声音,差点就要哭出来。"喂,奶奶,我是**啊""哦,**啊。""嗯嗯,奶奶,最近还好吗?""还好,不用惦记。""嗯,那爷爷呢?""都还好。""今天是重阳节,你和爷爷要好好的.。""啊?孙女真是太乖了,真没想到我的好孙女还记着这个,唉!"电话那头仿佛沉默了,仿佛有什么流了下来。"嗯,奶奶一定好好的。"就这样聊了几句便挂断了。

  还有姥爷呢。我找出通讯录里的号码拨了过去,依旧是单调又重复的声音,始终没有期盼的声音出现。"您好,你所拨打……"我叹着气挂掉了电话。妈妈突如其来的声音又讲我惊醒。"还在那屋磨叽什么呢,都六点十五了,快点收拾走吧,迟到了活该!"我走下床,对妈妈郑重的说了一句:"给我姥爷打个电话吧,他应该想你了。"妈妈先是震了一下,然后说:"我知道了,你快走吧。"我别过头走出了家门,不知手机上是否会有期盼的来电,不知妈妈是否真的会静下心来给姥爷打个电话,或许回吧。

  别再遗忘他们。

节日的作文 篇2

  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节日:春节、儿童节、国庆节……这些节日有的意味着亲人团聚,有的意味着欢声笑语,有的则为了提醒铭记……可除了这些节日,我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殊节日。

  说到这个节日的由来,还要追溯到一年级。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末,当时稚嫩的我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期末考试,不免有些紧张。在考试那天的上午,老师给我们默写,原本胸有成竹的我,却被一只“拦路虎”难倒了。这时,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吧,现在努力还来得及!”老师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默写完后,我认真补上短板,努力复习,把那些原以为会的、却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点,好好再过了一遍。

  当天中午,就进行了期末考试,由于在老师“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提醒下,经过我的反复复习和充分准备,考试考得很顺利。而且我还专心致志地检查了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下午,老师笑眯眯地拿着试卷回到了教室,喧闹的`教室瞬间变得鸦雀无声,老师开始报成绩了!虽然有信心,但我还是很忐忑,紧张的心怦怦直跳。“XX100分!张乐涛100分……”我听到后,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我十分高兴,因为我通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交。我也十分满足,因为我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印在了我将来的行动中。这样的亲身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付出百倍努力,才会到达成功彼岸,才能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凡是流于表面,不愿深入分析,不愿真正付出,那只能事倍功半了。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期末考试获得的最大收获。那天应该是属于我的节日,一个收获的日子。

  从那时起,我每次考试都会想到这个节日,它意义非凡,并让我受益匪浅。

节日的作文 篇3

  今天过年,一家人吃完晚饭出去散步。街上人山人海、灯火辉煌。每上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大家穿起了新衣裳。

  春节的夜晚不仅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大红灯笼,而且在街道两旁的大树间也用绳子串起了无数个灯笼,这些灯笼有红的、有黄的、有圆的、有方的,形状各式各样,一阵风吹过,灯笼摇晃起来,远远望去仿佛是两条巨龙在飞舞。

  三只充气的羊摆着敲锣打鼓的姿势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中央,告诉人们羊年到了,祝人们羊年大吉大利!羊年发洋财。

  街道两侧的高楼大厦被霓虹灯钩画出来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远处的大桥也在霓虹灯的照耀下,显得分外美丽,桥墩就像朵朵绽放的莲花,桥面就像一道跨过朵朵莲花的彩虹。还有一些公共场所有一两棵会发光的塑料椰子树,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走在街上常能听见“劈劈啪啪”的爆竹声,时而还能在夜空中看到朵朵像鲜花一样盛开的烟花,真是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绽放迎新年。

  在街上,有些地方还举行猜灯谜活动,喜欢猜灯谜的人还真不少,我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也去试着猜了猜灯谜,无意中还真被我猜中了一个,我得到的奖品是一支铅笔,我真是高兴极了,虽然铅笔不是什么珍贵的`物品,但是,它对我来说是多么的有意义,这可是我第一次猜中灯谜。我真佩服那些猜中了许多灯谜的人。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猜灯谜这种智力游戏只有掌握了很多很多知识的人才能猜中很多,我的知识还十分有限,所以我猜中的不多。我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多动动脑子,让自已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节日的作文 篇4

  粽子的阵阵香气再次跳跃到鼻尖前,踏着轻盈的步伐在我周围翩然起舞。深吸一口气,清新香甜的气味钻入鼻子中,恍惚间,扑鼻的香气唤醒了我内心中的某些记忆。

  这袅袅香气仿佛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那个时代,跨越时空的长河。舞弄着曼妙的身姿来到我身墨绿的粽子叶紧紧包裹着弹润雪白的糯米。这普通的粽子里包含了一份沉甸甸的情。端午节,正在一个春暖花开,百草回芽的季节。湛蓝的空中,燕子正有力的张合着翅膀在空中彰显自己灵动的身,霞光万丈,阳光温柔的抚摸着世间万物我也想同朋友一起尽情地去享受阳光的沐浴。

  不知不觉中,暮色四合,最后一缕斜阳留恋的抚摸着地平线,只顾着和朋友说笑的我没注意到脚下的楼梯,右脚突然一滑,瞬间失去了平衡,双手在不住地挥舞,十分想抓到扶手保持平衡,可惜已经来不及。我狠狠地摔在楼梯上,随即便是如雨下的眼泪不停的划过脸颊,走在后面的她才反应过来。泪眼朦胧中,我看到他不知所措,只能紧蹙眉头。一阵香甜的粽子味洋溢在楼道的空气中,又想到父母不在身边,只能无奈的低头看着泪迹斑斑的衣服。她小心的扶我站起来,全身的重力都压在了她的.身上,我看着她紧咬着唇,吃力的走着每一步。走出去后明亮的车灯照在我眼前,原来她已经打电话让她的妈妈来送我去医院。

  她打开车门,轻轻地抬起我受伤的腿,又让她妈妈抱我上车。一路上她紧紧握着我的手,温柔的手在我脸上摩挲,帮我拭去眼角的泪。医院前的一条街,再次闻到了浓浓的粽子味,这味道里夹杂了爱的味道。飘进了心中。又看着坐在旁边的她,如同柔软的糯米,戳摸到我心灵深处。她和她的妈妈忙着在医院拥挤的人群中排队挂号……

  看着时针滴滴答答的走着,已经是深夜了。拍完片子,在等候结果。她坐在旁边,用手轻轻地拨动我的头让我靠在她的肩膀上……明亮的灯光照在她的脸庞,这记忆,深刻入骨。清香的粽子味,不仅停留在鼻尖,它已经如我心。这一份感动,这一次陪伴这一晚经历,是我节日中最幸福的。

节日的作文 篇5

  过 年

  我们家乡有两句俚语,“正月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这话乍一听有点无聊,细想起来挺有意思。这是人们对过年的一种心里念叨。过年就那么短短的几天,得好好过,过出个名堂来。

  小时候好奇,总是傻不即的问老年人,谁兴下这过年?老年人有笑我的有骂我的,说我问下这啥话?年么,是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兴下的,谁说的清?我还问,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没兴年咋过?老年人就说我净问些淡球话。

  过了73个年了,细想起来,年过得糊里糊涂,只是跟着感觉走。

  后来知道过年是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的,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采用公历(即阳历)计年,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至于怎样过年,还是老人说的那话,“十里乡俗不同”,各地有各地的讲究。过年就是过讲究。热闹只是过年的外在形式,而祥和的内涵就很丰富了,包括过去封建迷信的东西在内,无不是讨个大吉大利。

  小时候爱过年,因为“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还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哥哥弟弟放鞭炮”。一年到头了,辛苦了365天,趁过年蒸白馍犒劳一下自己,让身心舒服几天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吃年馍是有很多讲究的,好像年馍完全是为了敬神。第一锅馍蒸出来,先给先人献上;初一早上的煮馍面(饺子和面条)也要先分别给灶爷、土地爷和先人神轴献上,人才能端起碗来吃。人吃毕了,神的饭凉了,要撤走,得给神磕头。神是啥,谁也说不清,也似乎没有必要说清,就犹如我们现在的祝福一样,真的能够“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吗?敬神就是敬人的那颗虔诚的心。包括那凄厉啪啦的.响炮,也赋予了一种神念。三十下午,先在门前响一串鞭炮,以示自己家开始请灶爷、敬先人了。也向神打招呼,开始过年了,求神保佑,大吉大利。敬先人的仪式特别隆重,因为那是祖宗三代之神位,神前摆了各种各样的祭器,点燃了蜡烛,满屋里顿时香火缭绕,年气升腾。谁家的日子过的像个样子,全看先人神轴前的摆设和香气升腾。正月初一早,自家门中的后人们一夥一夥的来拜祖先,香炉中的香火不断。接着四邻八舍的来,也是先给先人上香磕头。我家是小户,每年去六爷家拜先人,父亲领着我们。那年六爷家的拜客特别多,父亲对我说,你看,神轴上的先人都高兴地笑呢。我往上一瞅,啊的一声,先人的画像真好象在笑。我没有料到,第二年春节,我家也开始服侍先人了。为此,父亲艰苦了奋斗一年。春天备木料,夏天打胡基(盖房的土坯),秋季割篓苇,赶冬季在我家院子对沿盖起了服侍先人的一间厦房。我家穷,请不起画匠为先人装裱神轴,父亲就在街上请来一幅只有排位没有画像的现成的神轴。过年时,我家也香火缭绕起来了。我老记着他那句话,这才像个过年的样子。

  后来逐步有了“革命化”这种说法,我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仿佛觉得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年的旧习俗在这种革命化的过程中渐渐淡化以至消失。记得生活困难那几年,春节蒸的是白苞谷面馍,锅里熬的是萝卜白菜,连人老几辈敲的那老鼓也销声匿迹了。按说对联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形式,却也不贴了。先人的神轴挂到了房梁上。可是奇怪得很,年气却未消。我记的很清楚,我们那个生产队的队长领着干部排住门儿给社员拜年,这可感动得社员不知说啥好,只有满村里的笑声。队长是社员整天见面的官儿,虽说很小,却贴着大家的心。他们大娘大婶地叫着拜年,意味着社会的平等与和谐。那个时候社会竟那么样的稳定,人们安贫乐道,不嫌家穷,只求国安。队干部拜年之后,社员们紧随其后,一群一群地串家走户拜年,全村人的心都牵在了一起,那年真够革命化的了。记得我还写过一首小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初一虽无饺子面,照样开门迎生产!”

  我当兵以后,过了好几年革命化的春节,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中国人的过年是永远打不倒的,那名目繁多的各地乡俗,只能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让年过得更热闹更有意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搬进妻所在的“陕拖厂”的家属区。头一年春节,我就见家家户户辞旧迎新般的把屋里收拾得漂漂亮亮。我当时就纳闷,干干净净就行了嘛,何必如此讲究呢?工人们说了,每年正月初一,厂领导都要来工人家拜年,谁家都想在领导面前挣个面子。再说了,领带见每个工人家庭幸福的样子,还不心说自己领导有方吗。当时有这样一幅对联 :“厂兴家兴年年兴,你笑我笑人人笑。”我是县广播站的记者,当时有种强烈的感觉,工厂给过年赋予了新形式。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篇春节专稿《工人们的正与初一》。接着我又去农村采访。一位区委书记却给我介绍他们破四旧的经验。他说农村过年还有小孩挑灯笼。我说挑灯笼有什么不好?那书记瞪着眼看我,好像在说我这个记者是咋当的,咋这水平?我见他身旁有收没来的灯笼,就拿过来一只指着说,何不在灯笼四周写上革命的新内容呢,比如抓革命,促生产。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形式吗?过年不在形式,全看我们怎样引导群众,除旧布新。图个喜庆总是没错的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腾飞,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地的年俗早已被淡化了。如今过年确实是过富裕呢过热闹呢,有着那种太平盛世的年味。吃的越来越讲究排场,穿的越来越显得张扬,玩的越来越实现时兴。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年夜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年确实好过了,却过得让人无法捉摸,不知道咋过着好,总觉得自家缺点什么。前些年,“春晚”还能留下几首流行歌曲,一些“小品”让人难忘,而这几年也不知咋了,越来越不景气。似乎整个热闹、奢华、宏大和闹着玩冲淡了春晚的内涵和主题。犹如过年一样,春晚不应当背离民族的传统的有文化内涵的这样的正而八经的主题。

节日的作文 篇6

  今天是2月的最后一天,也是农历中的正月十三,妈妈说公园里都在玩社,我和妈妈便外出观看。

  我们来到了嵩阳公园的嵩阳大舞台前,这里真是人山人海呀,我和妈妈便往前挤去。在每一个表演队四周都围着一大群观众,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稚嫩的小孩,还有很多中年人和年轻人,大家都想过来凑个热闹。我和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人群,一抬头,看到了“民族路社区居委会表演队”几个鲜亮的大字,哦,原来这些节目都是由各个社区组织的表演队,民族路社区正是我家所在的社区,只见表演的队员们手持扇子跳起了舞,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都兴高采烈地看表演……

  看完了优美的舞蹈,我和妈妈接着又去看其他社区的表演。

  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颍河路居委会的表演队,表演队的队员们一个个地都笑开了花,阿姨们在跳手娟舞,只见队员们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手中的手娟似乎会说话,上下飞舞,高兴地望着人们,队们员手持手娟,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来,引得人们驻足痴望,都忍不住拍手叫好了起来,大家都专心致志地看着,还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

  看完了颍河路社区的表演,我和妈妈又来到了另一个表演处,这个社区表演的以前没有看过,妈妈一看就对我说:“这个一定是小时候看过的“小黑驴”,不过现在变成了小红驴。”我听见其他观众说:“这不是‘小黑驴’吗?”我认同了妈妈的说法,观众们个个都兴致勃勃地看着,还有许多人拿手机录视频、照相,只见有四头“黑驴”,有四个人在骑着,后面有几个赶驴人,还有一个看着是当家的在训斥赶驴人,其人一个人与当家的`还起了矛盾,他们便吵了起来,当家的把鞋脱了,用鞋打她……观众看了都笑得合不拢嘴……

  看了“小黑驴”的表演,便开始看最后的压轴戏“舞狮子”,这是最后一场节目,也是观众最多的节目。有四头狮子,两头金黄色的,两头红色的,首先出场的是黄狮子,只见他在木台上周围转了一圈,摇头晃脑地做拜年状,随后跳上了木台顶端,在上面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最后又直立了身子,在原地,面朝观众转了一圈,我不禁佩服起那些演员们了,可是就在另一头狮子直立时,上面的人突然头朝下转了起来,还好下面的人抓住了他,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节日的登封充满了欢笑,充满了幸福……

节日的作文 篇7

 街上灯火兴隆,家家鸣礼炮、放烟花。我呆在书桌前,桌上纸笔杂乱无章的码着,我的房门紧紧关着,台灯一闪一的,好似坏了一样。

  深沉的夜空被浓密的云遮挡着。

  家里静的可怕。外面街上的喜庆的气氛并没有传到家里来,七楼的窗台上,一个茫然的人望着天,天上黑黑的,三十的晚上,月亮都看不见。

  我和她吵架了。

  这次考试,我的成绩出人意料的糟糕,她那拿到成绩单后不悦的脸色显现在外。对于此,我是早有准备的,脸上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没心没肺的在外“潇洒”,逃避自己的失败。其实自己远远比任何人都失落,更受伤。

  情绪总是在不适时宜的时候爆发,多日积压的不快便在沉默中膨胀、爆炸,一切争端的导火线,源于一只小小的碎碗——引爆了这充满硝味的空气。

  夜更深了。

  回忆着与她争吵时的一言一语,两个人都喷吐着心中的不满,我认为母亲是以此为借口在考试失利的问题上故意诘难我,我扭头就走,心中的怒火凸显在我摔门而去的决然,便将她的感觉与想法全然不顾。却忘记一个冷漠的背影给予她怎样的刺痛与伤害。

  想想小时候,我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对我有益,母亲都会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是我成长的绿荫;不懂得的事情,她都愿意陪我一点一点的'去解答;她从不逼我去学各种我不愿学习的课外班;只要受一点伤,她就会忧心不已。但随着我的成长,这种感觉,却渐渐消失、虚无缥缈;而她对我的要求,却愈发多与严厉。

  一阵爆竹声响,夹杂着啜泣声,打乱了我的心绪。而天上的星光愈发亮了起来。

  但又是谁,在我一心学习时,给予我上学的权利与资本;在我外出与同学嬉戏时,为了全家的生计而工作;当我遇到人生中的难题时,不懈地为我解答;在我欢度生日时,在日历前顿首,才恍然发现自己又老了一岁?

  是母亲!

  我得到的关爱也一成不变,只是对于眼前的事物,人们因成长而愈发不感到珍惜。

  我为什么将失利的痛苦转嫁到了她的身上?

  她红着眼圈进来了,慢慢的,一句话也不说,昔如往日,但手上多了一道伤痕,家中少了一只碗。但我知道,比起受伤的手,心更难愈合。

  桌上的菜,同几小时之前一样是热的,碗筷整齐的摆着。她平静说:“吃吧。”年夜饭与那年,都泛着一阵苦涩的涟漪。因为我伤害了最爱我和我最爱的人。

  烟花散去,熹微的星光替换了皎月的光华,没有月亮,星星也很美。

节日的作文 篇8

  传统节日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记忆里,传统节日就那么几个。

  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是红红火火的,每年的春节,都是小孩们最喜欢的节日,为何?有压岁钱,有新衣服。每天完耍多么快乐。从我记事开始我的大年都是接传统的一定顺序来的,除夕白天贴对联,贴倒福再打扫打扫卫生,最后忙完就下乡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是在乡下的房子中,灶头中的烟冒出来,一时间饺子的香味就溢满整个小屋子,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是那么的温馨。初一,拜年去咯,一家屋子一家屋子的窜,在祝福声中度过这个大年。

  二、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元宵节也是个好节日。过去每个元宵节都是吃着元宵、提着花灯度过的。在我的记忆里,以往的时候,科技不是太发达,就提着纸灯笼在大街上转。抬头看看月亮,很圆很大,虽说现在元宵也是个大的传统节日但今年却有些变了样。元宵也不吃了因为和情人节在一起过,但是庆祝情人节的气氛远比元宵节多路上也都是些卖花的人,人们都在外边吃大餐根本不稀罕元宵,街上的`花灯也变了样儿,科技发达了都成了戴在头上的,但愿元宵永远生存在世吧。

  三、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到没变,尝尝粽子,看看龙舟,端午在我记忆中还是那个样。端午端午,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粽子节,美味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端午节是龙舟,精彩的龙舟令人不可忘记。在端午,小孩要戴一种七彩线。这七彩线据说还能辟邪。

  但愿我的节日记忆能长存在我的脑海中,永远不要忘记。

节日的作文 篇9

  今天可是“谈吃的大节日”呀?我和同学都各自说出了自己吃过的小吃,有酸菜鱼,有拉面,有包,有油条,还有拌面扁肉呢,五花八门。

  首先我们谈酸菜鱼。谈到酸菜鱼,大家都眉开眼笑,眼睛如同一条细线。那片笑声停止后,沈重远同学还还带着微笑地说:“我和妈妈去吃酸菜鱼。等了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的酸菜鱼就出来了,嗯……”他停顿了一会儿,“一片片雪白的酸菜鱼肉浮在飘满金黄的油花的大锅里,青绿色的.白菜点缀着,白茫茫的热气直冲天。我夹了一片鱼肉,放在小碗里,晾了一会儿,就迫不及待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嗯……”。大家听得张大了嘴,仿佛这美味的酸菜鱼已经真的端了上来,嘴巴还发出“啧啧啧”的声音,就差没流口水了。“胡椒粉的味道吧?”一个同学问到。“哦,对。我连着吃了五六碗,那冒着浓郁香气的土黄色鱼汤十分好喝,十分爽口。

  谈完了美味的酸菜鱼,就谈拉面啦。谈到了拉面,大家更是笑堆满脸,连眼睛都在笑。暴笑之后,刘引同学说:“我去吃拉面。不一会儿,拉面出锅了,金黄的拉面上点缀着几片棕色的牛肉,口感细腻,好吃,而且又有劲道,又细又润滑的拉面还真得让你吃了忘不了,最后吃得个精光”。

  享受完拉面的美味,我们又来分享包。同学们都是“贪吃鬼”,有些同学的舌头都耷拉出来了。林奋同学一本正经地说:“我和妈妈在路上,看见一群人围在一个地方,便上前支瞧瞧,原来是卖包的。蒸笼层层叠叠地堆得很高。包不是摆在蒸笼的中心,而是在蒸笼里围成一圈,我买了一个肉包和妈妈平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那金黄诱人的油汁溅了出来。”同学们都专心致致地听着,仿佛包已经到了嘴边,正等着我们狠狠地咬下一口,那嘴角还缠留着金黄色的油汁。说得我直咽口水,“最后,我买了两个肉包,两个菜包。

  当我们还沉浸在那白茫茫的包香里时,林杨谈起了油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评说着油条怎样怎样,议论之后,林杨同学说:“先把面团做成椭圆形,拉长后放进原本平静的油锅里。顿时,油锅炸开了花,发出‘咂咂’的声音。面团由白色变成金黄色的了。油条炸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吃起来,也没什么味道,不过很好吃。”

  耳朵里还回响着油条的“咂咂”油炸声的我们,又谈起了拌面扁肉。“我知道拌面扁肉……”我张口结舌地说:“拌面是:老板拿一个盘子,放上酱油、花生酱、油、葱、味精等等。把面条放进热水里烫一会儿,就捞起,放进盘子里,就可以吃了。吃拌面的秘绝就是刚煮完,要赶紧拌,趁热吃完。扁肉是:老板把扁肉包好,放进锅里,烫一会儿,就起锅了,捞到小碗里,加上清汤,倒点儿醋,加点葱花,就可以吃啦。”

  今天,我们谈得真起劲,我也对小吃有了深刻的了解。

节日的作文 篇10

  “六一”儿童节是我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妈妈都带着我开心地度过。然而,20xx年的六一让我难忘。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决定开以班会的形式共同庆祝六一儿童节。老师给我的.任务是:诗歌《为成长鼓掌》,这是我喜欢的一首诗,很快我就把这首诗背下来了。五月三十一日中午,老师说:“下午我们正式表演了咱们练一遍吧!”可是轮到三句半时,郭文丽突然说:“老师我背的不熟。”老师着急的问:“谁能背下来?”我悄悄的举手,老师说:“张家辉你来表演三句半。”我说:“我还不会打鼓。”老师说:“没事,我教你。”老师给我示范了一遍,我按照老师的节奏打着,很快就学会了。老师看我学会了。说:“张家辉到走廊去练。”我来到走廊认真地练着,这时大队辅导员走过来生气的说:“你干什么呀?这样不影响别的班级吗?”我只好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班用手在腿上拍着。

  下午三点五十,队会开始了,我有感情的朗读着《为成长鼓掌》这首诗,迎来了一阵阵掌声。可是,当主持人说:“下面请欣赏三句半。”我整个人都在抖,真后悔参加这个节目。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鼓放在鼓架上的。我抬头看看老师,老师面带微笑冲着我伸出大拇指并点点头。当我的眼睛和老师对视的那一刻,我浑身有了力量。敲着欢乐的鼓点,表达着快乐心情,随着一阵掌声节目结束了。

  班会结束了,激动的心情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深知不去挑战,怎么会有成功?20xx年的“六一”儿童节会永远留在记忆里,终身难忘。

【节日的作文】相关文章:

节日作文08-11

与节日的作文01-30

【经典】节日的作文05-18

节日的作文(精选)10-18

(经典)节日的作文08-23

节日的作文(精选)12-21

节日的作文(经典)11-11

节日的作文11-29

节日的作文(经典)12-28

节日的作文【经典】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