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孟子的名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名言都不陌生吧,名言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综合浓缩,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子的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孟子的名言1
1、且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人皆可以为尧舜。
9、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1、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1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3、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14、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5、人不可以无耻。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1、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22、“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23、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2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5、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26、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27、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9、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
3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32、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4、离娄下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6、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39、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40、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43、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4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45、养心莫善于寡欲。
46、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7、告子下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9、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
50、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51、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5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53、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4、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55、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7、尽心下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
5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9、偏颇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片面,过度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辞,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闪躲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困境。
6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61、告子上食色,性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2、梁惠王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6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6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65、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66、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6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69、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0、君主视臣子为手足,臣子就会视君王为腹心,君主视臣子为狗马,臣子就会视君主为常人,君主视臣子为泥土草芥,臣子就会视君主为仇敌,所以说,君主仁,则无人不仁;君主义,则无人不义。
孟子的名言2
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9、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0、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9、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20、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2、以粟易械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2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4、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7、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8、仁则荣,不仁则辱。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31、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3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3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5、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7、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38、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3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4、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45、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6、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4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矣!
4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52、养心莫善于寡欲。
53、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5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5、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孟子的名言3
1、为别人照亮道路的人必须照亮自己。
2、当然,教师必须教书,但尤其应该致力于指导。引导,多种方式,使学生能逐渐得到它,立即下老师的教导。
3、勤奋地给幼苗松土、浇水、捉虫,施肥的园丁会迎来春天。
4、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5、用快乐的音符,鼓舞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实、美好、美丽的小世界。
6、感人的对话可以治愈孩子的创伤。
7、谷物越饱满,头越低,越有学问,越谦虚。
8、一个对学生没有热情的老师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有严格要求的爱。
9、对师德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对学生充满爱。
10、欣赏他人的优点,对待他人的缺点,尊重他人的隐私,让自己的生活快乐起来。
11、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孩子最应受谴责的行为。
12、教师的工作是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13、孩子们可以恭敬,想要飞上蓝天,想要下潜窝,他们的`思维往往比我们跳得快得多。
14、在教育的花园里,鲜花离不开园丁的奉献之爱;在秋天的果园里,耕耘者的心田浇灌着果实。
15、教师是阳光下最特殊的职业,今天的教师师德水平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16、老师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她)总是消耗自己,照亮他人。
孟子的名言4
(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养心莫善于寡欲。
(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5)其进锐者,其退速。
(4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5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6)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的名言5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3.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10.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1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5.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
孟子的名言6
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名句
4、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5、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7、仁者荣,不仁者辱。——《孟子》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10、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3、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14、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5、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16、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8、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19、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20、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21、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
2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2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2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26、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7、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28、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2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3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1、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
3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3、偏颇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片面;过度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辞,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闪躲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困境。――孟子
34、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35、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6、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孟子
37、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孟子
3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39、运用历史典故的原因
40、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4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4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43、历史典故的内容
44、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孟子
45、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46、参考文献:
47、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48、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49、养心莫善于寡欲。
50、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
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5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5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
5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
57、尽心下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
58、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5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60、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
6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6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
6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64、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6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6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的名言7
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0、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的名言8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的名言9
1、推翻了周的世界也,失去了它的人民也;失去亲人的人失去了心。得到世界有道:得到它的人民,得到世界;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博采众长。他的心有道:你想收集,讨厌做,太。
2、狗或猪吃东西不知道吃什么。
3、鸡、海豚、狗、猪,从不浪费时间,70可以吃肉。
4、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这样的好人。
5、虽然世界上容易发生事情,一天的暴力,十天的寒冷,没有生活。
6、年富力强,子女多依;凶岁,儿子更凶,不落的日子才特别也,它这样自然也就陷进了它的心里。
7、诗人不应该用文字或词语来损害自己的意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8、人不要脸,不要脸,不要脸。
9、重量,然后是重量;度,然后知道长度。
10、当国王问我为什么我有益于我的国家,国王的医生会问我为什么我有益于我的家庭。
11、君子之所以教五:有如雨之时,有德之时,有财之时,有答之时,有爱之时。这五个,君子也是教的`。
12、国家会被砍倒,子孙会被砍倒。
13、如千次要捕捉一万次,一百次要捕捉一千次,然后为之充实也。
14、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是立国之本。
15、孟子对楚王说:“今天有一场战斗,剑已经交了,输的人放弃了盔甲,在五十步的地方停了下来,这足以让他笑一百步。
16、人有恒言,皆说天下国。世界在国中,国在家,家在体。
17、人民的音乐,人民也欣赏他们的音乐;关心人民就是关心人民。
18、与淑芝同生,父亲早逝,孩子三次被慈母、老师孔子的孙子子思治理儒学的方式感动。
19、王知府苗?七月、八月之间干旱,然后是草案伊,天空油运行作为一个云,丰富的雨,然后苗马尔科是繁荣。如果是这样,谁来统治。
20、因此,这一天将是一个伟大的责任,让人们也,必须首先从它的精神,劳动它的肌肉和骨头,饥饿它的身体和皮肤,空它的身体,刷其混乱的行动,所以同情,有其不能。
孟子的名言10
1、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3、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4、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6、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7、巧言乱德。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5、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6、听其言而观其行。
17、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8、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4、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7、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2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9、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3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3、刚毅木讷近仁。
34、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7、巧言令色,鲜矣仁。
38、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39、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40、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41、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4、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45、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1、有教无类。
5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5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5、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5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7、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6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6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68、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6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73、彼一时,此一时也。
7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7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7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7、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78、礼之用,和为贵。
79、小不忍则乱大谋。
8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82、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8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85、朝闻道,夕死可矣。
86、不学诗,无以言。
8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8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8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90、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91、不学礼,无以立。
9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4、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9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孟子的名言11
1、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下》
3、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4、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5、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7、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仁者无敌。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
9、仁则荣,不仁则辱。出自《孟子;尽心上》
10、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1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3、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1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5、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16、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1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18、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离娄上》
19、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20、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孟子的名言12
1、人之有道在线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趋于野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伦常:父子俩有亲,朝臣有勇,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好朋友有信电话。
2、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一个人或一个士兵是凶兆的武器,一件事或一件邪恶的事。
4、贫穷能使一切变得最好;雄心能使一切事半功倍。
5、城不高,池不深,军不强,谷不少,胜过民。
6、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说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宣扬“仁政”。
7、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
8、如何教育学生,孟子也有独到见解。
9、幸运的.是,人必须走在上面,也必须走在下面。
10、大嫂溺叔助:语出(孟子自贱):男女礼不近;嫂子淹死了,扶到手上,右手也没了。姨夫溺亡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协助叔叔。
11、路是走近的,经验是积累的。
12、王子是兄弟,王子是父母;君主视大臣如粪土,大臣视敌人如草皮。
13、因此,如果你把责任放在斯人身上,你必须先苦心,劳其筋骨,饥饿其身体和皮肤,空虚其身体,吹乱其所为,所以要有耐心,增益其所不能。
14、大王的幸福是非常的,那么齐国的国术就差不多了!
15、孟子论做人:“人不可以无耻。”
16、智者当政,能者多劳在职人员。
17、世界向柔,驰骋世界向强。没有什么东西会一事无成,但知道什么也没用。没有语言的教学,什么都不做是有益的,世界希望达到它。
18、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修炼达到文明德行的境界,首先就要从学习知识开始;要想追求仁爱,也必须从学习知识开始。
19、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所为。
20、其传播也以道,其收也以礼,斯孔子收。
21、胶里:胶里是商周时期的一个人。周是一个隐居的商,因为世界的动荡。孟子:胶葛中养鱼盐。后来,他陷入了困境,因为他被李胶困住了,这意味着这位学者没有在他的位置上。
22、人吃饭白吃,是不合理的。
23、仲尼的弟子对桓、文没有什么可说的,所以他们不是过去的人。
24、儒家学派是孔子创始的。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其中孟氏之儒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25、孟子在这里所指的“学问”,包括了各种文化、道德和理论知识,它是一种能够帮助人达到文明德行的根本。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且在于通过知识来提升自身的德行。努力学习,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从而获得智慧,并达到文明礼仪的标准,做到真正的仁爱之心。
孟子的名言13
1、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5、仁者无敌。
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8、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9、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0、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1、民事不可缓也。
1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4、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9、政治及经济方面: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
20、仁则荣,不仁则辱。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5、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2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8、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2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0、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3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采
32、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3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5、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7、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9、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1、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9、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50、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2、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5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孟子的名言14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十岁:公元前380年,周安王二十二年,孟子在邹。
5、尽心下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
6、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7、人皆可以为尧舜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1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1、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尽信书,不如无书。
1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三十六岁: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齐败魏于桂阳。韩侯朝魏。秦败魏,斩首七千,取少梁。孟子在邹。
1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18、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2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1、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2、四十五岁:公元前345年,周显王二十四年,孟子在齐。
2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6、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27、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0、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孟子的名言15
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2.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
3.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粱惠王上》
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6.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9.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10.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孟子的名言06-13
孟子的名言10-07
孔子孟子的名言05-16
【热门】孟子的名言02-17
孟子中的名言12-16
【推荐】孟子的名言12-27
孟子的名言【荐】12-23
【热】孟子的名言01-22
孟子的名言【精】01-28
孟子的名言【热】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