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孟子的名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名言吧,名言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的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孟子的名言1
1、一个没有字母的人几乎不能做任何事情。
2、富有而令人向往,虽然鞭笞,我也为之。如果没有,随我的便。
3、如果你想统治世界,今天的世界,放弃我的谁?
4、三连,必有我严老师。选择好的,然后跟随它;选择坏的,然后改变它。
5、聪明的人有这只耳朵。那修尧顺的路,国泰国安,所以有了这个想法也就开心了。坏人,破坏了国家,虽然有这个,但也拿了,所以不能想到快乐。
6、你能说法语而不懂吗?使它昂贵。你能用手说什么?它是昂贵的。如果你不改变你说的话,你就永远不会改变。
7、不公平,富有,昂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8、虽然世界上容易发生事情,一天的暴力,十天的寒冷,没有生活。
9、君子尊贤德而容众,善而不怜也。
10、许多人帮助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却很少帮助那些失去成功的人。
11、一个人讲话不带责任感是很容易的。
12、假名是假字;当言语相反时,什么事也做不成。
13、君子有三乐,国王不与世同存。父母,兄弟,无缘无故,一乐;杨应该一天,开放,光明正大的,感觉没有疑虑,两个音乐;得到世界人才和教育,三乐也。
14、所谓真诚的含义,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如气味不好,如颜色好,这叫做自谦,所以君子会小心其独处。
15、学习和实践不是很快乐吗?
16、正直的人是公义的。看所说的,所见的,并要思想以下的事。
17、文王的公园有七十英里长。与人相处,人想得小,也不合适。
18、说话不算话的人输了。不要用你的舌头说话。知道的人从不失言。
19、只有仁慈的人才能善良,也只有邪恶的人才能善良。
20、学而知不足,教而知不足。懂得不够,便能反身也;知道了,才可以自我提高。
21、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
2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在一起。
23、谁知道现在谁不是呢?四十岁,五十岁,什么也听不到,也不怕。
24、五亩的.房子,桑树,五十可衣。鸡、海豚、狗、猪,从不浪费时间,70可以吃肉。一百英亩
25、古语说不出,羞惭弯腰也抓不住。
26、一个人准备成功,一个人准备成功。
27、当国王是无辜的,他命令世界人民去燕。
28、大学之道,在于德,在于民,在于完善。
29、一把米吃,一瓢水喝,在一条简陋的大街上,人们不用担心,不用改变自己的幸福
30、知道的比善的更强,善的比乐的更强。
31、当国王问我为什么我有益于我的国家,国王的医生会问我为什么我有益于我的家庭。
32、推翻了周的世界也,失去了它的人民也;失去亲人的人失去了心。得到世界有道:得到它的人民,得到世界;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得到心的有道:有了欲望的聚集,就不要做恶了,你也一样。
33、话不达则躁,话不达则隐,话不顾则见色。
34、没有正方形,就没有正方形。如果你不遵循六的法则,你就不能得到五。
35、如果你不沿着这条路走,你就不会去。
36、用来形容象人。他是如何让人们饿死的。
孟子的名言2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3、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16、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19、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2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3、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2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6、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9、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0、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1、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4、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5、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3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7、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3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9、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2、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4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44、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4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6、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8、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49、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0、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51、仁者无敌。
5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5、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6、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5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5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6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3、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6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5、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的名言3
【1】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5】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6】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8】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9】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10】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13】 王顾左右而言他。
【1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6】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7】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8】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19】 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2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1】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2】 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
【2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4】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5】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6】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7】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8】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9】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30】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1】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2】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3】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4】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35】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36】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37】 尽信书,不如无书。
【38】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9】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40】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41】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2】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43】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44】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45】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6】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47】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9】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0】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1】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52】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53】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54】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55】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6】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5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8】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59】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60】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61】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2】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63】 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64】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65】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的名言4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
23.根据材料,孟子和荀子两人中, 主张“性本善”观点。(1分)
24. 孟子和荀子认为道德分别起源于什么?(4分)
阅读答案
23.孟子(1分)
24.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发展(孟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是人固有的本心本性)。(2分)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
约束协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是人们为在一起生活被动接受的`一种规范)。(2分)(大意相同亦可给分)
孟子的名言5
1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 、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5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7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 0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 2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 3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 4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 5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 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 7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 8、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 9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 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 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 2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2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 5、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 6、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8、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 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孟子的名言6
1、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4、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平时不好学,临考悔已迟。
6、听其言而观其行。
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3、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4、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1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6、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8、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19、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20、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2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2、巧言令色,鲜矣仁!
23、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6、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2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1、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3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8、学成巧,总是巧;装成巧,惹人笑。
3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4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3、汗水换来丰收,勤学取得知识。
44、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4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3、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4、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60、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6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3、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5、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6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0、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7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7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74、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的名言7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释义: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释义: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释义: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释义: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释义: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释义: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释义: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孟子的名言8
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5、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6、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7、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8、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0、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16、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2、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2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4、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2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2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8、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9、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0、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3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2、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3、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34、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35、吾善养浩然之气。
3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7、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0、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2、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4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4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8、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4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52、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53、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5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5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57、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5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63、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64、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65、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66、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6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6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7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1、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7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74、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75、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7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7、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78、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7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8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83、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8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85、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86、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87、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88、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89、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9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91、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9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3、养心莫善于寡欲。
9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95、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9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97、仁者无敌。
98、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99、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00、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孟子的名言9
1、黎明:无论晴雨,太阳照常升起。
2、Cassadine:再试一次。
3、发条装置:他们的叫声太奇怪了。
4、冰冷的射手座:你想要几张?
5、钢铁大使:你笑我为什么拿着铁锤和盾牌,跟你在一起,我不会受伤,可是,你不知道,会让我受伤的,是你。
6、牌师:每一张牌,都是对你的一次错过,我赌赢了所有,却赢不回你的爱。
7、天蝎座:我的`刺不会让你失望。
8、卡:什么?告诉我的财富吗?别开玩笑,我对塔罗牌一窍不通。
9、黎明女神:别那样盯着我看。
10、普朗克:我希望你成为我最好的朋友!
11、盖伦:我们快点结束吧。我头晕目眩。
12、剑的影子:剑的影子,石的心,只有你知道在雾的影子里,我还是那么脆弱,容易感伤。
13、死亡的悼词:一首歌已经唱完了,花儿已经走了,她已经死了,只有一声空虚的叹息。
14、熊:安妮的熊在哪里?我怎么知道?哭泣的后代!
15、狗头:死亡祭就要开始了,你的内脏将被用来占卜!
16、我一直在加速前进,穿梭在每个人之间,试图让势不可挡的风景让我淡忘你的思念。
17、黑暗女儿:我总是让你担心,无论你是否会永远成为它,守护在我身边。
18、狡猾的地精:是时候施展魔法了,黑玫瑰,重新绽放。
19、我来自深海。我没有朋友。不是每个人都和我玩。
20、阿里斯塔:没有什么能阻挡我!
孟子的名言10
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仲尼不为已甚者。
4.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5.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6.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8.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9.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1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1.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12.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5.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6.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9.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2.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2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1.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2.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4.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3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7.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8.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3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1.养心莫善于寡欲。
4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4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6.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4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9.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0.仁则荣,不仁则辱。
5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的名言11
1、为别人照亮道路的人必须照亮自己。
2、当然,教师必须教书,但尤其应该致力于指导。引导,多种方式,使学生能逐渐得到它,立即下老师的教导。
3、勤奋地给幼苗松土、浇水、捉虫,施肥的园丁会迎来春天。
4、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5、用快乐的音符,鼓舞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实、美好、美丽的小世界。
6、感人的对话可以治愈孩子的创伤。
7、谷物越饱满,头越低,越有学问,越谦虚。
8、一个对学生没有热情的老师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有严格要求的爱。
9、对师德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对学生充满爱。
10、欣赏他人的优点,对待他人的缺点,尊重他人的隐私,让自己的生活快乐起来。
11、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孩子最应受谴责的行为。
12、教师的工作是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13、孩子们可以恭敬,想要飞上蓝天,想要下潜窝,他们的思维往往比我们跳得快得多。
14、在教育的花园里,鲜花离不开园丁的奉献之爱;在秋天的果园里,耕耘者的心田浇灌着果实。
15、教师是阳光下最特殊的职业,今天的教师师德水平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16、老师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她)总是消耗自己,照亮他人。
孟子的名言12
1、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2、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7、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8、是犹或纟?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孟子的名言13
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9、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0、仁者无敌。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7、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6、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9、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5、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7、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8、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4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4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4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4、民事不可缓也。
5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5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7、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5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6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3、仁则荣,不仁则辱。
6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8、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69、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7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71、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7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7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74、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5、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76、养心莫善于寡欲。
77、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78、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7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8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4、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8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8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孟子的名言14
一、孟子的六句教育名言
1、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
译文:上上下下相互追逐、攫取私利,国家可就危机四起了。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译文: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
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人是自己先弄明白了再去让别人明白,现在的人却是自己稀里糊涂便企图让人明白。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6、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译文:远看他不像一个君主,接近他也感觉不到帝王应有的那种威严。
二、孟子关于修为的'12句名言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5.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7.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译文: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本或迷信书本。
8.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译文: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9.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文: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1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1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孟子的名言15
1.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3.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5.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6.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1.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7.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8.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9.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0.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3.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4.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7.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8.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9.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0.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1.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2. 其进锐者,其退速。
33.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4.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5.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6.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7. 仁者无敌。
38.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9.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0.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1.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4.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5.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46.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7.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8.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9.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5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1.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52.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5.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6.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57.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8.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9.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60.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61.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2.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63.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64. 其进锐者,其退速。
65.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66.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67.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68.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69.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70.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1.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2. 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73.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74.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75.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76. 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77.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78.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9.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80. 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81.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82.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83.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4.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5.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86.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87.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8. 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89. 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90. 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1.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92. 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93.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94.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95.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9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7. 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98.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99.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0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孟子经典名言08-21
孟子的名言06-13
(经典)孟子的名言06-20
孔子孟子的名言05-16
【热门】孟子的名言02-17
【精】孟子的名言02-01
孟子的名言【热门】02-01
关于孟子名言02-02
孟子的名言【热】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