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文网>句子>名言>关注民生的名人名言

关注民生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4-07-21 09:18:30 名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关注民生的名人名言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主要是指人们普遍熟悉的成语、俗语、谚语、格言、诗词等。那什么样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注民生的名人名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关注民生的名人名言

  1、不务治民事而务治民心。——[汉]王符《潜夫论·德化》

  2、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不原其所以乐,而闭其所乐。是犹决江河之源而障之以手也。——《淮南子·精神训》

  3、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孔子家语·肾君》

  4、不责民之所以不为,不强民之所以不能。——《孔子家语·入官》

  5、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6、天下是天下之天下。——张端义《贵耳集》

  7、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清]钱泳《履园丛话》

  8、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国语·齐语》

  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九章

  10、圣人不择世而兴,不易民而治。——《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

  11、王政莫先于安人。——《新唐书》卷一○七

  12、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汉书》卷八五《谷永杜邺传》

  13、以公共为心者,人心乐而从之,以和奉为心者,人心嘴而叛之。——[唐]陆贽

  14、以人民的心做基础,为最足靠。——孙中山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屈原

  16、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鱼。——谢榛

  17、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

  18、仁者无敌于天下。——《孟子》

  19、立国基础,就是万众一心。——孙中山

  20、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管子·小问》

  21、民本的思想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些关于民本的名言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2、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清·金缨《格言联璧》

  23、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张居正《张太岳集》

  24、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仍不外乎开地利而已。——《晚清文选·(彭玉麟)力阻和议片》

  25、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偶然吟》

  26、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明·洪应明《菜根谭》

  27、大厦不倾,匪一瓦之积,黎庶之安,乃众贤之力。——明·方孝孺《瓦铭》

  28、大约小变其治,则人为本,法为末。欲变法,先变人。大变其治,则法为本,人为末。——张鹤龄《晚清文选·彼我篇》

  29、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30、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31、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32、道也者,导之也,上导之而下遵以为路也。——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33、得民心者,可以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赵素《为政九要》

  34、得土地易,得人心难。——《宋史·杨简传》

  35、发政施仁,所以王天下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36、非甚不便于民,且莫妄更。非大有益于民,则莫轻举。——清·金缨《格言联璧》

  37、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馁几千百人。——宋·林逋《省心录》

  38、夫民以国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仁也,以博爱为本。——清·康有为

  39、富国之术,不在乎聚敛而在惜费。——宋·辛弃疾《九议》

  40、公道明,则人心自一,公道废,则人心自二。——《宋史·辛弃疾列传》

  41、公廉爱民,丝粟无所取。——《明史·周起元传》

  42、功成以开疆安民为要,而亦须能树人,能立法。能是二者,虽不拓疆,不泽民,不害其为功也。——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43、民,国之基也。——宋·宋祁《杂说》

  44、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4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清《古今药石·续自警篇》

  46、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宋·苏舜卿《诣巨疏》

  47、民吾同胞,物为同类。——宋·张载《西铭》

  48、民陷水火,如已陷水火。——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49、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八》

  50、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民之所以生也。——宋·苏轼《策别十六》

  51、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尔,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2、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清·金缨《格言联璧》

  53、念念用之民生,则为吉士。念念用之套数,则为俗吏。念念用之身家,则为贼臣。——清·金缨《格言联璧》

  54、宁过于予民,不可过于取民。——《朱子语类·卷十六》

  55、农桑国之本,孝义古所敦。——宋·王禹偁《小畜集》

  5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戊登程口占示家人》

  57、孤则易折,众则难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纪》

  58、古之所谓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从其所同然之心。——明·海瑞《赠罗近云代丈定安田序》

  59、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清·金缨《格言联璧》

  60、官之得民与否,去官日见真,幕之自爱与否,去馆日毕露。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幕之自爱,要在廉、慎、公、勤。——清·汪辉祖《佐治药言》

  61、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宋·朱熹《孟子集注》

  62、国以民为主,民以国为本,国本人民切不失也。——《武王伐纣平话》

  63、国之命,如人之命。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宋·杨万里《壬辰轮对第一札子》

  64、行钞先以利民为主,其次则不累民可也。——《晚清文选·(王旒)行钞之功》

  65、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66、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67、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侧怛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二》

  68、救荒事不可缓也。——《元史·列传第九十》

  6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70、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明·庄元臣《叔笠子外篇·卷一》

  71、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72、君子之为君子也,一人死而万人寿,一人痛而万人愈,一人忧而万人乐,一人劳而万人逸。——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篇》

  73、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

  74、孙富而父母未有贫者也。——清·王旒

  75、所计一身肥,岂望天下活!——清·顾炎武《双雁》

  76、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晚清文选·(郑观应)议院》

  77、天时不可失,人心不可违。——康有为《政论集·上粤督李鸿章书》

  78、天下不可一日无民,故孔孟是汤武明君道也。不然,则暴君接踵而难为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79、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利》

  80、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清·梁启超《新史学·第四章》

  81、天下之安而后乐——明·吕坤《呻吟语》

  82、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朱子大全·文十一·庚子应诏封事》

  83、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84、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明·刘基《郁离子·多疑不如独决》

  85、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宋·陆游《五更读书示子》

  86、王道以得民心为本。——宋·朱熹《孟子集注·卷一》

  87、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宋·汪藻《奏论诸将无功状》

  88、望公聊比泰山云,岁岁年年天下雨。——宋·毛滂《玉楼春》

  8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

  90、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宋·程颐

  91、无德于民,不足以兴。——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

  9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93、刑罚当宽处即宽,黎庶皆上天儿女。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清·金缨《格言联璧》

  94、严以驭役而宽以恤民。——清·金缨《格言联璧》

  95、一枝动则万叶不宁,一心散则万虑皆妄。——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96、以爱已之心爱人,则尽仁。——宋·张载

  97、以天下为己任——《南史·孔休源传》

  98、英雄心性由来热,待竟苍生衣被功。——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棉雪歌》

  99、用兵之道,以保民为第一义。——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100、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宋·朱熹《大学章句集注》

  101、与其得罪百姓,宁得罪于上官。——《宋史·吴带传》

  102、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宋·苏辙《傅尧俞御史中垂》

  103、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清·金缨《格言联璧》

  104、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

  105、众而不可欺者,民也。——宋·苏辙《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106、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

  107、自古未有逆民心而得天下者。——明·薛暄《读书录·卷三》

  108、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清·张映斗《咸阳》

  109、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10、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宋·苏辙《新论下》

  111、劝人生,济困扶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112、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宋·杨万里《午热登多稼亭》

  113、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清·魏源《默觚·治篇》

  114、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明《名贤集》

  115、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海瑞列传》

  116、人心之于立也,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117、三代以上,君民相通,但有足民之事,更无足君之事。必百姓足而后君足,犹子三曰惠商,四曰恤穷。——《晚清文选·康有为·上皇帝书第二》

  118、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19、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120、使民有常产者,又发政施仁之本也。——宋·朱熹《孟子集注》

  121、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清·金缨《格言联璧》

  122、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清·金缨《格言联璧》

  123、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孝肃奏议集·乞不用赃吏》

  124、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列宁

  125、赤露两肘腹无粥,踏车辛苦歌如哭。——赵俞《踏车曲》

  12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

  127、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许衡

  128、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陈寿

  12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130、心中有民生的女大使让人肃然起敬!傅莹大使,我们敬重您!——牛刀

  131、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皮日休《钓侣二章》

  132、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财瞻,本周则邦宁。——陆贽

  133、作为一位长期为民生呼吁的人,面对现实,我很无奈,很悲伤……——时寒冰

  134、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梁启超

  135、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晏婴

  1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37、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苏轼《荔枝叹》

【关注民生的名人名言】相关文章:

民生银行实习报告06-13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01-12

名人名言05-27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9-26

名人名言摘抄08-02

孔子名人名言09-22

周国平名人名言01-11

徐志摩名人名言02-04

梦想的名人名言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