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文网>作文>读书心得>《家》读书心得

《家》读书心得

时间:2023-04-16 18:32:40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家》读书心得(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读书心得(15篇)

《家》读书心得1

  最近正在看一篇长篇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虽然暂时只看完《家》这篇,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我铭记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

  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当我读完第一本《家》后,给我的感觉真可谓身临其境,巴金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身边最亲的人死的死,走的走。

  虽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却并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许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足以让他有所行动,他还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觉慧那边,但他并不象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在必要的时候也回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因此在整个大家庭中,只有觉民和觉慧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其他人则全是旧社会,旧体制的拥护者,可见觉民、觉慧和这个大家庭的隔阂有多么深,所以觉慧除了恨透了这个旧社会、旧体制外,也恨透了这个只有旧体制和旧制度的大家庭,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这个旧社会的决心。

  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觉民、觉慧两兄弟怎么和那个旧社会、旧制度作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为主题贯穿始终,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家》读书心得2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杯具”——这是巴金在读完了小说《复活》之后的一声感慨,而我觉得这恰是觉新生命的写照。

  整部小说以“五四”户外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过程。这个家庭拥有着华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门大家世代书香,其实在这层光鲜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爷为首的那些所谓的“卫道”“护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们不追随时代的发展趋势,固守旧制,压制一切反抗,竭力维护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这一类的旧话。有这样一个封建的大家庭,这对于期望新生活却身为长孙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的觉新来说无疑是道枷锁,将他的身体心灵牢牢禁锢着,在矛盾,挣扎,痛苦,懊悔中艰难过活。

  书中这样写道:“‘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对他的确有很大用处,就是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我并不觉得矛盾”,因此,他坦然地以便读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边继续地过旧式的生活。

  觉新自我也曾说过:“我的生命就这样完结了。我不反抗,正因我不愿意反抗,我自我做一个牺牲者……我跟你们一样都做过美妙的梦。但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期望没有一个实现过,我的愉悦早就被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别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

  连他都认为自我是一个牺牲者了,又何来反抗一说》因此,在祖父母亲的安排下,他放下了青梅竹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个少女瑞钰;因此,他放下自我喜爱的化学,开始了上班生涯;因此,在他的妻难产而死时却不能见她最后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头来他又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却是失去了两个他爱的女生。

  他心里不是不痛,只是从来都没有在人前流过泪。他是令人惋惜的,正因他的身份——长房长子,让它失掉了反抗的资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对觉新,觉慧多次批评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正因觉慧能了解哥哥作为一个被牺牲者的无奈情绪,觉慧能毫不犹豫地选取逃离这个家庭,但觉新能够么?

  属于那个时代阴霾下的青年,都拥着一颗劈开黑暗见日明的心。他们在反抗和斗争中,有的是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正因心中仍有梦,因此他就能忍住痛,只正因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着愉悦,因此,他能坚强地活下去,而不轻易轻贱性命。

  觉新觉新,你最终还是,觉醒了吧。

《家》读书心得3

  《家》是巴金笔下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的文笔朴素自然,带有一些方言色彩,笔调清新新,这部小说被誉为民国版的《红楼梦》。书中主要描绘了觉新,觉民和觉慧三兄弟的生活画面,他们是高家三兄弟,他们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封建统治虚伪残酷的面目。

  可以说,他们三兄弟分别代表着对待新文化与旧文化冲突的不同态度。首先觉新代表着心里上接受新文化并且向往着新文化,但是行动上却依旧维护着一些陈旧的思想和习俗,而对于一些封建思想的维护给他带来的却是让他自己终止了学业,转而取了个不喜欢的女人结婚生子,让他性情温和的妻子在生子只是因为旧的习俗而要住在郊外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而难产而死。虽然他最后偷偷帮助三弟去上海求学,但是他所葬送的确实他和他妻子和他爱的初恋三个人的一生。他并不是没能力改变,只是他缺乏的是勇气,这种懦弱的性格是不可取的。

  觉慧是三弟,他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敢和封建家族反抗的一个,即使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却能拼尽自己的所能维护正义。他参加学生运动并且独自去上海求学,去学习先进的思想来唤醒新一代的年轻人。一方面展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展现了他的'正义感和创新意识。敢于接受新文化是好的,但是他过于激进。

  觉民是老二。对于新的文化他是一种理智的接受态度,不盲从,有自己的主见,比觉新更大胆,比觉慧更沉稳,对于他来说不仅收获了爱情 也让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像觉新一样在别人的轨道上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

  所以我们对于外来文化,应当怎样来权衡新旧的冲突,相信心中已有答案。我们想他人学习的同时,虽说要守护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但是也不要故步自封,默守陈规。

《家》读书心得4

  终于读完了《家》的最后一页,心中澎湃的浪花却没有平息。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带给了我欢笑,悲伤,气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个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在这样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争暗斗,纠纷,不公与压迫。但又因为身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期,却也有令人感到惊奇的反抗。在封建社会的残酷迫使下,一群年轻可爱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带着血和泪,带着控告与悲愤的呼声。把斗争的剑刺向了极度腐朽的封建社会以及害人的封建礼教,并暗示它走向灭亡道路。

  我觉得书中最有魅力的东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觉慧一群象征着一端,觉新连同老太爷一群象征着另一端。关于觉慧的个性,第三回就已经明显了——幼稚、叛逆、热情。刚在督军暑怀着满腔激情抒发了多时积累下的愤慨,却又在家里和老太爷吵上了一通。于是,觉新的话语在旁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爷爷跟你说什么话,你只要不声不响地听着,让他一个人去说,等他话说够了,气平了,你答应几个‘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简单吗?”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击。

  说到觉新,便让我想到了梅:在觉新知道自己的订婚日后,“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苦。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在父亲告诉他要去西蜀实业公司,在他面临着一生的理想被强制剥夺之时,“一个念头在他的脑子里打:‘一切都完了。’他的心里藏着不少的话,可是他一句也不说。”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击。

《家》读书心得5

  读了《家》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悲哀,为他们的经历感到难过,为他们的执着与反抗而感动,闭上眼睛,他们好似就在我眼前,我也好似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感受着那些泪水,痛苦,在命运里苦苦挣扎。

  《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其中既有专横,冷酷的高老太爷,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珏,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高家是一个封建的大家族,在奉行旧礼教的高老太爷逼迫下,长孙觉新妥协了,放弃了和表妹梅芬的爱情,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娶了素不相识的瑞珏。可最终命运还是给了他致命的一击,他一生挚爱的两个女人都在如花的年纪香消玉损了。觉新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清醒但又软弱,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和责任最终将他推向深渊,他成为了家中最大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爱情的丧失,妻子的死亡,理想的破灭。一个个沉重的打击如排山倒海般向他袭来,他终于战胜了自身的`软弱,终于在沉默中爆发,终于选择了反抗。

  封建礼教与新潮思想,压迫与反抗,这些激烈与深沉的矛盾充斥着整本书,而友情、亲情、爱情以及那所有包含着美好、善良以及那所有值得感动的东西却好似一股股暖流涤荡着这片孤寂,使黑暗中得以浮现出跃动着的星光,并随着小说线索的行进,慢慢的发出耀眼的光芒。一个有一个的人因为黑暗而死,而那些留下的,那些在黑暗与矛盾中潜行着的人却分明有着一股激流在推动着。这股激流因为矛盾而真实,因为矛盾而珍贵,因为矛盾而深沉,因为矛盾而被赋于真正的内涵。而人们在这股激流中寻找着新的自我,弥补着情感与思维方式的不足。

  在黑暗与矛盾中,那些被激流鼓舞着的人,有的勇敢地保护着自己青春的棱角不被抹去,有的即便被抹去了却又最终找回;然而这其中最重要的,确是这股激流在本质上教着一代又一代崇高而理性地探求着所有的事与物,追求着理想,追求着自我价值的一种崭新的体现。因为追求,因为崇高,这股激流才永恒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息。

《家》读书心得6

  赵、韩、魏三家灭了知氏以后,晋国的政权就由这三卿来掌管,晋国国君已经名存实亡了。到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迫使当时也早已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周威烈王赐赵、韩、魏为诸侯,也就是正式册封赵、韩、魏为独立诸侯国,这时,晋国正式一分为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从此以后晋国国号被废,晋国历史终结,晋国彻底灭亡了,历史就此改写。

  有学者认为,晋国曾是那么强大,它有着辉煌的历史和过去,曾是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如果晋国不灭亡,统一天下的很可能是它。但历史是不容假设的,晋国已经分成了韩、赵、魏三国。

  当人们重新审视韩、赵、魏三国时,又想起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知伯,以他的实力完全有可能吞并其他三家,但历史没有选择他,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可以说,三家分晋的最大失败者是知伯,而韩康子,则是最大的胜利者之一。

  知伯和韩、赵、魏三家相比力量最强,为什么最终却成了失败者?韩康子力量最弱,为什么最终成为胜利者?

  第一,知伯狂妄自大。韩、赵、魏、知四家之中,知氏力量最强,赵略次之,韩、魏两家的力量最弱,客观上的强大导致了知伯的狂妄自大。

  知伯的狂妄自大是一以贯之的。一次,知伯宴请魏氏宗主魏宣子(魏驹)、韩氏宗主韩康子(韩虔)。酒宴上,知伯突然戏弄韩康子,还侮辱韩康子的家臣(大夫之臣)段规。知伯的家臣知果提醒知伯,你要为今天的无礼付出代价,所以,你要早做准备。知伯说,难都是由我发动的,我不发难,谁敢发难(知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知果说,不对,“主不备,难必至矣”。你这一次宴会得罪了两个人,一个是韩康子,一个是段规,这叫“一宴而耻人之君相”。你要再不准备,恐怕不会有好果子吃。

  晋阳之战中,知果两次提醒知伯警惕韩、魏两家,第一次是知果看见赵襄子的家臣张孟谈趾高气扬,第二次是知果看见韩氏、魏氏两个卿族的大当家的脸色不对,立即劝知伯,但是,知伯听不进去。第二次知果还劝知伯收买韩氏、魏氏卿族的家臣,因为这两个家臣对这两家大家长的影响力非常大。如果能安抚住两个家臣,就可以保证韩、魏两个卿族不叛变。这又是一个好建议,但是,知伯还是不屑一顾。

  知伯为什么如此狂妄自大?因为知伯不相信韩、魏两个卿族会背叛他,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知伯为什么不相信韩、魏两家会背叛他?韩、魏一向非常听话,从来不违抗知伯,这是其一。赵国城破在即,韩氏、魏氏马上就可以和知氏共分赵氏土地,享受三年作战的成果了,这是其二。知伯总以为韩、魏听话,他不知道韩、魏是迫于无奈才献出土地来的,韩、魏两位大当家的心中充满了对知伯的怨恨。赵氏的灭亡让韩、魏深感兔死狐悲,充满恐怖。因为知氏可以用这种方法对付赵氏,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对付韩氏、魏氏。

  当年知宣子要立知瑶(知伯)为继承人的时候,知果就出面反对,认为知瑶不如知宵。知宣子认为知宵太狠。知果说,知宵只是狠在脸上,知瑶是狠在心中;面狠不会危及国家,心狠却会危及国家。知瑶的优点非常明显:胡须漂亮,身材魁伟,善于驾车,能言善辩,性格坚毅,等等。缺点只有一条:没有仁爱。知瑶用他的优长和别人比,肯定比他人强,但是,仅仅一条不仁爱就足以毁掉一切。如果立了知瑶,知氏肯定会不得善终。但是,知宣子听不进去知果的意见,仍然将家族交到知瑶的手上,埋下日后知氏亡族的种子。

  第二,韩魏智斗得法。韩康子自知力量不如知氏,所以,一开始就不和知氏公开对抗,而是服从知氏,造成知氏强大的假象。韩康子的做派是忍让,同时也是纵容。忍让让知伯更加狂妄,纵容使知伯更加骄横。知伯的灭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由韩康子保全力量、最后一击造成的。如果韩康子一开始就和知伯较上了劲,不给知伯土地,韩康子必然要和知伯开战。这样,凭借韩康子的力量,绝对不是知伯的对手,最终失败的绝对是他。

  魏宣子的力量也不如知伯,他在韩康子的启示下也采取了忍让的做法。韩、魏两家的忍让促使知伯更加疯狂,更加骄横,最终导致全族被灭。

  知伯是引火烧身,韩康子是将火引向他人。最终韩、赵、魏三家中力量最强的赵氏挑起了与知伯一决雌雄的晋阳之战,结果是最后时刻,三家联合灭掉知氏。

  第三,赵襄子智勇双全。晋阳之战能持续三年,赵襄子起了很大的作用。赵襄子集一个卿族的力量对付以知伯为首的三个卿族的力量,坚持了三年,的确不易。

  首先是根据地选择准确。赵襄子得知三个卿族的联兵将要攻打自己时,首先做的就是选好长期抗战的根据地。在选择晋阳之前,他的手下也曾向他推荐另外两座城池,一是长子,二是邯郸。长子城墙完整坚固,邯郸仓储充足,但是,赵襄子全部加以拒绝。为什么呢?赵襄子认为长子的城墙确实坚固,但是,它是在耗尽民力的基础上修建的(民罢力以完之),这种城防再坚固也不适合作长期抗战的根据地,因为赵氏在这里失去了民心。邯郸城仓储确实充足,但是,赵襄子认为这座城的仓储也是搜刮了民脂民膏而来的'(浚民之膏泽以实之),赵氏在这里同样失了民心。所以,他最终选择了晋阳。为什么选择晋阳?因为晋阳主官为政宽厚,民心向着赵氏(民必和矣)。赵襄子选择长期抗战的根据地主要看民心,说明赵襄子头脑非常清醒。

  其次是精心备战。赵襄子到了晋阳,视察城墙,准备兵器,做好了一切准备。当晋阳被知伯决开晋水淹城以后,赵襄子仍然坚持到了最后。

  再次是善于用人。整个晋阳保卫战,赵襄子的家臣张孟谈发挥了巨大作用。备战之时,提出箭头、箭杆用料的是他,赵襄子最后就要坚持不住之时又是他提出面见韩、魏两大卿族的首领。特别是面见韩康子、魏宣子之时,张孟谈剖析了赵氏和韩、魏两家唇亡齿寒的相依关系。这种利害剖析,深深打动了韩康子和魏宣子,使韩、魏两族在赵氏即将败亡的前夜,临阵倒戈,消灭了知伯。这场充满戏剧性的斗争,张孟谈是集编剧、导演、演员三种角色于一身。计划是他向赵襄子提出来的,夜间出城,面见韩康子、魏宣子,痛陈利害,联合两大卿族,也是他策划、执行的。赵襄子的高明在于他发现了张孟谈并重用他。张孟谈大胆提出联合韩、魏两族时,赵襄子积极支持;张孟谈与韩、魏两族定下共灭知伯的方案后,赵襄子也全力执行。这样,才保证了赵襄子坚守晋阳三年、在大水淹城即将溃败之时能够反败为胜,联合韩、魏两家消灭知伯。

  正是有了赵襄子的三年抗战,有了赵襄子联合韩、魏共灭知伯的计划,才使知伯功败垂成,才使晋国的历史得以重新改写。四卿执政变成了三家分晋,秦国东扩道路上最大最强的晋国分裂了。

  如果知伯灭赵成功,那么,韩、魏两家绝难自保,最终晋国将成为知氏一卿之国,这样,也许晋国就不会分裂为三了。如果晋国不一分为三,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还能实现吗?当然,这都是不可能出现的假设。

  无论如何,韩、赵、魏三家最终灭了知氏,奠定了五十年之后韩国的诞生。

《家》读书心得7

  很久之前就看过巴金先生写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最近又再看了一遍,更加感受到巴金先生不愧是位伟大的作家。

  《家》是巴金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最具永恒的艺术价值。改作品以五四运动后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家庭走向崩溃,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

  《家》对人物的描写十分详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其中最让我感到悲伤和愤怒的人物是——鸣凤。鸣凤是高家的一个丫鬟,不幸的她被选去要做冯老太爷的姨太太,鸣凤才十七岁,而冯太爷一起六十岁了,这么多么可恶的事情…鸣凤与高觉慧之间也有一段爱情,两人的关系无人知道,因为一个是丫鬟,一个是少爷,两人身份悬殊。鸣凤在她将要永远与觉慧分别的前夜,去屋里找他,鸣凤可怜的样子让人感到难过,但觉慧并不知道她的`事情,只在一味的说他好忙,说过两天再找鸣凤谈话。最后,觉慧吻一下明发,这是觉慧第一次吻她也是最后一次。然后鸣凤便跑走,跳湖自尽了。

  作品还写出了其他人物的一些悲剧,这些悲剧都是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同时也让年青人推翻旧制度,看到新社会新生活的希望。

《家》读书心得8

  听过张晨旻老师执教的《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后最大的感受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一词,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彝家娃娃真幸福》这节课是一首具有民族气息的歌曲,“阿里里”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也是一种风格的象征,在歌曲里面是个衬词。在课堂上张老师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演唱歌曲,具有很好的效果。歌曲律动所体现的也是彝族的风情,除了给学生一种身体的协调还给了学生一种民族精神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童趣。这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学习较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在教学中,张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许多趣味环节:律动、回声模仿、对歌、演唱比赛、舞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同学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的活跃,这也就证明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给学生空间,这样学生才会自由的发挥,上课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在本课的教学中,张老师首先选择了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学生一起舞蹈,然后很自然的导入新歌教学,配合多媒体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让学生先熟悉旋律。在学生对歌词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学习歌曲,最后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接龙唱。这样,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只传授知识,而是要开发学生的潜力。另外在本课教学中,张老师还别出心裁的把歌词抄写在彝族的特色配饰——银项链上,并制作了一个个小火把,作为奖品发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彝族的乐曲、歌曲、舞蹈并从中感受彝族的.音乐文化,了解彝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服饰文化等,最后一起参加火把节,在欢快的乐曲中跳起彝族舞蹈。浓浓的民族风情始终贯穿在整节课,体现了艺术教学的美。

  张老师在自己的努力和全组同事的共同帮助下经过一次次试讲、教研、修改,最终向大家呈现了一节渐趋完美的音乐课。通过这次课型研讨,我们认识到小学音乐课,教师只有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在教学每一个环节上和难点上多想一些巧妙的好办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老师教起来高兴,同学们学起来更高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小小三尺讲台真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家》读书心得9

  我读了汤素兰阿姨写的《笨狼一家人》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小笨狼天真可爱,笨狼爸爸幽默风趣,笨狼妈妈温柔可亲,它们一家人和我们一家人一样,过得很幸福。

  我最爱小笨狼了。虽然它表面上看上去很笨,读不懂山羊先生的意思,想诚心帮助山羊先生却把山羊先生气昏;到手的梦想号吉普车又由于说了真话而丢失了;连最容易的智力题都答不出来,弄得笑话百出;想帮助笨狼爸爸实现梦想,却弄砸了演出……但它诚实、勇敢、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它奇妙的`想象力,捉摸不透的行动,天真可爱的心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笨狼,你真是太可爱了,我非常喜欢你,你带给了我欢笑,带给了我快乐,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小朋友们,赶快来读《笨狼一家人》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笨狼的可爱和带给我们的快了吧!

  今天我读了《笨狼一家人》的故事,这本书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把我带到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这本书是著名作家素汤兰写的,我非常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笨狼。

  小笨狼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妈妈温柔可亲,他的爸爸幽默风趣,他的家庭充满了欢喜和温馨。笨狼有一群关心他的小伙伴。例如:伶牙俐齿的小白兔,漂亮娇气的小猫,善良胆小的小浣熊。笨狼和朋友们在一起,总是那么开心。

  读完《笨狼一家人》后,我想自己和笨狼相比真是相差很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经常爱发小脾气,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我有时候很自私,所以总是抱怨别人,而自己不开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向笨狼学习对待朋友要宽容、友善、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做事要有信心,对人要诚实善良,让我们周围多一些阳光多一些微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家》读书心得10

  从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两兄弟回到自己的公馆,到最后那一艘缓缓驶向与远方的行船,《家》已经读完,一幅幅经典的画面却在我的心中久久地徘徊。

  《家》讲述了一个封建的家族——高家慢慢由辉煌走向衰落的故事。高老太爷是这个家族的统治者,一个封建礼教的代表。他做了不知多少年的“四世同堂”的好梦,及梦想成真时高家却沦落到了堕落的边缘。

  觉新与梅被分离,梅抑郁而终,而觉新的妻子瑞钰却因为避“血光之灾”难产而死。鸣凤因为将要被嫁给冯乐山,忍痛与心爱的觉慧告别,投湖自尽。因为老太爷的逼迫,与琴相恋的觉明离家出走……封建的礼教,摧毁了一对又一对年轻人的幸福。高老太爷的两个儿子克安和克定不务正业,坐吃山空,欠债无数,把老太爷气得病倒。高老太爷病死之后,他的三个儿子因分家产而争吵……终于,觉慧醒悟了,离家出走。

  一出又一出的闹剧,让人彻底认清了摧残生命的封建礼教。高家的人接连成为封建的牺牲品,甚至连高老太爷也没有幸免,高家堕落了。

  我最不能忘记鸣凤的死,只是读着这一段,心中不免充满了悲哀,同情与愤慨。最后投湖前的那一声“三少爷,觉慧”仿佛穿透纸张,清晰地传到读者的耳边。这是鸣凤第一次直呼觉慧的名字,但也成为了最后一次。这是下等人第一次与上等人平等的告别,可惜这告别的背后是无尽的悲哀。天地悠悠,可惜觉慧和鸣凤生错了时代。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青年人的爱情注定是悲剧。

  这就是旧社会!这就是封建家长制!这只不过是众多悲剧之中的冰山一角,谁能想象得了,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此悲剧重复了多少次!高家的落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终于,年轻人们纷纷觉悟,开始了与旧社会不懈的'斗争。

  联系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又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前途,我们的身后有长辈们的支持。可是现在的我,哪里有以前青年们的独立和拼搏,哪里有以前青年们的闯劲呢?反正我还有大把的时间,我何必畏首畏尾?

  《家》已经读完,让我来评价,它不只有黑暗沉重的一面,它也是一支青春的赞歌。

《家》读书心得11

  感谢学校下发的书籍,尤喜《教育的智慧》。如果说之前的教育阅读主要是为了寻求一些思想,一些理念,丰富并提升个人理论素养的话,那么,这本书,似乎更像一本索引,汇集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思想,智慧,指引着你去归类阅读相关著作,诱惑着你去深入探索每一位教育家背后的故事,阅读他们的书籍,思考他们的人生,成就自己的事业。

  喜欢孔子,因为他的率直真诚,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好恶,从来都是以真面目示人,对于看不惯的人或事,他会直言不讳:“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老而不死是为贼!”从表面上看,骂得有点过分,让人受不了,如果细读论语,耐心深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无非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想想自己,人到中年,对于不合理的`事情或者现象,不也曾经牢骚满腹,愤愤不平吗?即使在讲座的台上,也毫不避讳自己的观点。虽然明知道我的生气或者愤怒改变不了事实,但至少,我有说话的勇气,我勇敢,真实地做自己,不奴颜,不眉骨,不虚假,不做作。身为人师,需要的是真诚的表达自己,如此,才有可能教育出真诚的学生。

  喜欢孔子,也因为他会做人生规划:“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规划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因为有了自我规划,更容易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喜欢孔子还因为他的人生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一种精神境界啊!

  喜欢孔子就要读《论语》,不仅读原著,还要阅读他人对论语的解读,比如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等。他人的解读,同样可以给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论语,了解孔子,当然,也更好的服务于教育。

  喜欢苏霍母林斯基,是因为他撰写的一系列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细细想来,老苏好像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外国教育家,那应该还是1988年事情了,从此以后,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一直影响我至今。

  喜欢蒙台梭利,是因为《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三岁决定一生》这些书籍,一度影响了我对孩子的教育。也因为孙瑞雪在中国坚持不懈的十年的努力,将蒙氏理念和中国国情很好的结合起来,创办幼儿园,惠及更多地孩子,演讲写书,惠及更多家长。比如《爱和自由》《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喜欢卢梭,一则因为他的成长之路——读书,旅行,良师益友。简单快乐,充实丰富。尤其是在工作繁忙,压力巨大的时候,有好书滋润心灵,有好山好水养眼养身,有好友陪伴左右,那该是人生最美的风景吧。而他的《爱弥儿》,一直是我床头的必备书籍,因为经常翻阅,书角都有些卷边了。

  还有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这些中国的教育家,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动,尤其是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给我的教育行为带来很大的改变。

  教育类的书籍读得多了,教育家的思想明白多了,自然也就看出了其中的道道,无论怎样你理念我思想,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髓,那就是“爱和自由”,这,是不变的真理,这,也是孩子能够茁壮成长的不二法门。

  一杯香茗,一盆茉莉,一本好书,茶香,花香,书香,众香相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和呼吸一样自然,但也和呼吸一样,必不可少!

《家》读书心得12

  昨天把《家》又看了一遍,之前看总是没有甚么感觉,可能年龄的关系,现在再看觉得体会比之前深很多了。书中的几个人物总是显现在眼前,让自己去思考。

  觉新觉新这个一物是老舍先生着力塑造的一个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昨天把《家》又看了一遍,之前看总是没有甚么感觉,可能年龄的关系,现在再看觉得体会比之前深很多了。

  书中的几个人物总是显现在眼前,让自己去思考。觉新觉新这个一物是老舍先生着力塑造的一个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从他的'身上,我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总是想把所有的事情做,总觉得要对得起所有的人,结果呢?费尽心思,最后甚么事也没有做好,对不起所有的人。梅表姐也好,瑞珏也好,家庭也好,都不是他想要的。我想这个多是我们这些70后人的一个缩影吧,一直都是在为他人活着,而不是为自己活着。觉慧一个青春叛逆的代表,他是一个有思想,有目标,有理想的,他能够为自己活着,去寻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实在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又能有多少呢?这样的人看起来很简单,实在做起来很难,就像在觉民的婚事上,把敢把觉民藏匿起来;在捉鬼的事上,他勇于和陈姨太斗争;在学生运动的事上也于顶撞家族的最高人物高老太爷。实在真得很敬佩这样的人,敢作敢为。

  但是转念想想,觉慧是否是有点自私,一个有着真爱的,是会去体会亲人朋友的感受,而不会只为自己,走自己的路而去让他人说。我们都很羡慕觉慧,很看不起做揖主义的觉新,但生活中我们更多做的都是觉新。老舍先生的笔真是好,几十年前写的东西,今天看来还是那样的亲切,让人久久回味。

《家》读书心得13

  《黑熊舞蹈家》是作家沈石溪写的一本动物故事集。收录了六只熊和两只狮子的故事。其中"母熊大白掌"描写了主人公"我"与猎户亢浪隆在捕猎母熊大白掌的过程中,亲眼目睹母熊大白掌为了救小熊仔不惜粉身碎骨的气概,作者对母熊大白掌在生死存亡关头的细致描写让人深受震撼,使人深刻反省猎杀动物的这种用生命作杀害的残忍事件。

  《黑熊舞蹈家》中通过写两只性格才能都不一样的'黑熊,在人类社会权威的影响下,而发生的命运转折,折射人性缺点的问题。特别是圆球在"真阿宝"和"假阿宝"两种身份间转换的困难,可以让读者对动物和人类的深入思考。

  "美女与雄狮"有趣地描绘了动物野性被驯化的过程,并警示我们,力量和驯化力的矛盾的存在,一种反驯化力的破坏力一旦破土而出,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多么温暖的故事啊,我现在才知道动物也是和我们人类有一样的感情,一样的思想,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一个生灵都是神奇完美的,就像特意创造出来的。无论是什么样动物,都是人类在地球上的良师益友,让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动物们吧!

  大家平时一定被欺骗过吧,说不定自己也欺骗过别人。但是你们知道被欺骗得后果吗?

  阿宝是阳光大马戏团的一只熊。它可不是普通的一只熊,它是一只有艺术细胞的舞蹈熊,它会跳探戈,会华尔兹,会……它也是阳光大马戏团的`明星熊,经常会出去表演。在马戏团中,还有一只熊,叫做圆球,圆球只是个配角。

  一天某国的元首夫人来阳光大马戏团参观,点名要求最出名的阿宝陪她跳一曲华尔兹,因为元首夫人年轻时是个舞迷。阿宝正好表演完了一场,情绪有些不佳,于是高导演便让圆球来代替阿宝。元首夫人跟圆球跳完一曲后感觉很不错,便大大的鼓励了阳光大马戏团。就这样,圆球阴差阳错的代替了阿宝。不幸的是,在那天,圆球和元首夫人跳舞的照片被拍了下来。很多人慕名而来,观看“阿宝”(圆球)的表演。

  阿宝被落在了笼子里而“阿宝”则在外面接受万众瞩目。阿宝在笼子里愈发的孤单了,它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它终于了解到它被欺骗了,于是它绝食了,最后死亡。

  看,这就是被欺骗的后果。欺骗,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家》读书心得14

  记得初次接触巴金老先生写的《家》,是在初中。那天晚自习回家,躺床上无聊,就打开收音机,正好听到音频里在读《家》里的一个片段。

  当时第一个感觉,描述的是一个大家庭里的故事。已过去六年了已不记得那一段是讲什么了,只记得好像是过年,公馆里的气氛。事后,又听老师讲课涉及到一些些。这就为我以后读这本书的兴趣打下了基础。

  第一印象书中人物刻画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间的描写真实得让我觉得身临其境。于是泡书店时,就让我毫不犹豫地买下它。

  我读书耐心不足,所以看书时,走马观花般读完。在这期间,我的'心充满了悲愤与怜悯。读完之后,心情依旧沉重,气愤那个社会,那个家庭。同时,我又庆幸,这样的社会已成为历史。我们是幸福的,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

  给我最沉的心情,就是其中包含血泪的女子命运。温顺驯良的梅表姐与觉新,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被儿戏般拆散。终究没能和真心相爱的觉新一起。后嫁到赵家受气,不满一年即守寡回娘家,最后在痛苦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去。

  觉新的妻子瑞钰,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哀命,这个善良贞静的女子,在难产的呻吟最后,都没能见上自己的丈夫一面。这是多么悲伤。

  这些青年女性的不辛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都只能流着泪形容憔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家》读书心得15

  有些事,我们总说我们能理解这种感受,真的是这样吗?即使能,又能理解多少呢。其实,我想说,只有亲身经历过,我们也许才可以理解那种感受。

  在读《家》之后,由于所写的年代不是这个年代。虽然,读到伤心处是和书中人物一样伤心,读到开心时和书中人一起开心。但是感觉确实淡了很多。

  在生活中,我想我们也是这样的。在听故事时,我们拥有相同的经历时,如果讲故事的人是讲悲伤的故事,我们更容易被感染,感觉自己又一遍的经历那些伤心的事。但是如果你讲的是开心的故事,自己有类似的经历时,那种甜蜜又会再次拥上心头。

  在《家》这本书中,让我感触较深的应该就是其中一位少爷和他家的丫头的恋情吧。其他的虽然可能更令人悲伤,但是读着却并未有多大的感触。反倒是这并不是让人很关注的恋情。

  所以,在读这本书后,我更加的觉得换位思考的重要的。本来,我们很多时候是无法了解别人的感受的。更别说感同身受了。更多我们是觉得,出现这样的事,应该是怎么样的感受,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要求别人。但如果换位思考,虽不能准确的`知道别人的情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思考,至少能比之前少很多。

  我想这样更能避免很多的误会,而不是以自己的情感倾向来判断一些事情。在我自己家中,感觉母亲就很很喜欢用自己的标准也要求别人那么做,比如她觉得自己这样做很好,就希望我们也这么做。又比如让我们吃一些我们觉得不好吃但是她觉得好吃的东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她很多时候用的都是自己的一套标准。所以有时真的无法理解她的思维。和她交流真的会有些吃力。

  但是换位思考。她总是为我们好的。每一个的想法都是为了我们,心中就觉得顺畅了很多。

【《家》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家的读书心得02-21

《家》读书心得06-05

家读书心得11-24

《家》读书心得15篇08-05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12-12

关于傅雷家的读书心得06-09

《家》读书心得汇编15篇04-16

家的读书笔记10-14

《家》读后感10-29